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創業很艱辛需要不斷的堅持。餐飲創業也是如此,想知道不一樣的餐飲創業故事么?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F600創業網提供的神奇的餐飲創業故事。
“只想長大以后讓家人吃上肉”的蔣軍出生在湖南省一個小山村里,那是一個古老而淳樸的村莊,他說那是一個從地圖上根本找不到的地方,但卻要經常飽受水災的侵蝕。記憶里深刻的就是,那時候一年中1/3的時間要用來跟洪水做斗爭。那時候家里很窮,父母要養活三個孩子上學,蔣軍是家里的老大,經常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好飯,也無非就是臘肉燉白菜。所以能吃點肉、便成為三個孩子童年較大的夢想之一。蔣軍出生于湖南一個閉塞偏僻的小山村里,山窮水盡貧窮落后,饑餓是他童年記憶中沉重的底色。留在記憶深處是小時侯父母出早工回來做飯卻無米下鍋,端著米瓢挨家挨戶借半天還是借不到米的情景。
上學路上的小蔣軍饑餓難耐,趁人不注意偷偷摘幾根生產隊里的豆角填肚子,經常被看園人的大黃狗追得落荒而逃。那時候,小小少年心中有一個原始而樸素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讓全家人吃飽飯,吃到肉。自古英才出寒門,饑餓和貧窮沒有阻擋住蔣軍求知的腳步,1984年他走進湖南湘潭大學,憑著勤奮和執著,四年后終于走進中國政法大學攻讀法學碩士。
“感謝嚴厲的經理,他是我的恩師”如果一切按部就班,或許蔣軍會滿足于一種平和安然的生活,然而,人生際遇往往出其不意。1991年,蔣軍被迫辭職,為了生存到廣州、深圳、東莞等地求職,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為節約資金,他在郊區城鄉結合部租下一間狹小的民房,每日清晨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翻越幾十里山路到城里投送求職簡歷,晚上路過菜市揀拾一些菜葉回到租住處做飯。第二天,他又踏上了求職的征程。很久以后他才明白過來,其時高學歷反而成了他求職的障礙。這樣周而復始近九個月,在他馬上耗盡末了一元錢的時候,他終于“逮到”一個面試的機會。一個飯店的經理通知他一個月后復試,他找到經理說我可以靠揀垃圾賣破爛積攢下回鄉的路費,可是我卻沒有能力來爭取復試的機會了,您現在選擇了我,不僅是給了我一個機會,我會讓您覺得您也給了自己一個機會的。他的坦誠和自信為他打開了餐飲人生之旅的大門。
對于這個堅持了8個月才遲到的機會,蔣軍小心而仔細地對態這份工作。他的職責是早上清理衛生、上客時做傳菜員、下班做洗碗工面對這種近乎苛刻的要求和超大的工作量,蔣軍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去抱怨、去放棄,而是從點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很快地,他的努力、他的出色表現就成為店里青睞的重用人才。而他,也從那位要求高而嚴格的店長身上學到了更多餐飲的運作之道。
對初涉餐飲行業的蔣軍而言,店長的要求無疑是苛刻而不近人情的,然而在談到那段往事的時候,他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說店長對你的苛刻是對你天大的恩賜,這是一種鍛煉,也是一種升華。把苛求變成一項任務盡可能不錯的解決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提升。正是這種苛刻的歷練和不錯主義的執著,使蔣軍對餐飲行業有了的認識和了解,為以后成為職業經理人及自己的企業夯實了基礎。
“經營餐館,就要讓五級管理隨處可見”在到深圳以前,蔣軍在東莞惠州等地開過餐館,養過魚塘,開過酒吧,那時候,經常是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吃住都在辦公室完成,對餐飲的認識和鍛煉也在逐漸加深,這些都為蔣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十年磨一劍。2001年9月,蔣軍與勝利油田工益集團合作,投資9000多萬元,注冊“湘鄂情”商標,開始營建湘鄂菜的餐飲王國。
2002年2月2日,深圳“湘鄂情”分店開張納客。酒店擁有總營業面積15000平方米,120余間豪華包間,4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4000人就餐的零點大廳,以及每日同時推出2000余種備選菜品的大手筆,打破了傳統的菜系格局,在繼承中華傳統餐飲精髓的同時,改變了烹飪的研究方向,不分菜系,只研究每道菜的吃法與做法,實現菜品超市化,以菜品的多樣性挑動客人的消費需求,被譽為“餐飲航母”。在此基礎上,“湘鄂情”走集團化發展道路,接連了北京、上海、遼寧、濟南等多家規模性的餐飲店。
項目上馬容易,持續經營和良性發展則具有一定難度,何況是這種連鎖式的餐飲航母?實行規?;芾?,從管理中要效益,公司發展理念實行A、B、C經營模式,直轄市實行A級管理,省會城市實行B級管理,特殊地方實行C級管理,同時與當地風土人情相結合實現“有特色的規?;惫芾?,秉承“餐飲無大事,酒店無小事”的服務理念,將服務量化細化,將管理和監督直接化。譬如酒店實現的器皿“零損耗”管理,在一般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然而,在“湘鄂情”這是不爭的事實。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往往體現在菜品價位上,在蔣軍的管理理念中,價位不是探討的奧秘,他提出“酒店無軟件、硬件之分”的理念,將菜品、服務、環境等全部納入走品牌化之路,品牌是酒店的靈魂,菜品是酒店的血液,衛生環境是酒店的生命,而服務則是酒店和客人溝通的脈絡,以實現該目標來為客人營造一個理想的消費王國。傳統的餐飲企業往往具有較濃的商業氣息,公共場所的色彩較淡,對社會貢獻中稅收占具了相當大的分額,而蔣軍所傾力打造的中華餐飲航母則努力向“一日三餐,民以食為天”的大眾公共場所角色靠攏,真正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家外之家”的消費休閑的場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