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貪心,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滿足自己較大的貪榮心,但創業的過程中,不要太貪婪,覺得通過擴大公司的規模,可以更快的達到“大”,或者“強”的目的,其實不然。加一個人的成本,絕非是一個人的工資,甚至加上福利和辦公成本攤銷之后,還僅僅是真實成本的小頭。由于加人帶來的溝通的成本,管理的成本,甚至是CEO的時間和注意力,都是的成本。
加一個功能的成本,也絕非是這個功能的開發成本,而牽涉到后續的系列的運營成本。比方說,帖子的一個回復功能,工程師一天就可以做個樣子出來,但之后的成本,只有做了,才會知道。比如,有了留言功能,就要有防垃圾功能;有了留言,就要有人來審核;有了審核人員,就要牽涉到人的一切的辦公,福利,工資,管理的問題;有了團隊,就要有人定指標,出報表,看報表,修改報表;有了人,就會涉及到招人,開人,團隊建設等等;從功能上講,可以寫留言,就會有人要求刪留言,就要有用戶概念,有了用戶,就有密碼,還要開發改密碼,找回密碼;有了找回密碼,就涉及發郵件或者短信,就有了郵件或者短信的到達率問題,就有了到達的及時性問題,等等等等。這僅僅是冰山的一角。
隨著功能的深入,一個小小的留言,可能在所有人不知不覺中耗費公司累計幾個月的開發。這種情況一旦出現,要么是攤大餅,越做越多,越做離核心功能越遠,要么就是做的不好,半成品上線,疏于維護,垃圾叢生。
就算這些成本都是小數目,更大的成本是機會成本。事實上,我們不是以這個“小功能”自身的成本來做這件事情,而是以改進另外一個功能為代價的,而那個功能用同樣的時間改進,帶來的利潤又遠大于這個哪怕夸張的核算成本。這才是真正的成本。這也就是人員,功能和業務需要簡化的原因。
材料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創業的歷程,它告訴我們創業不要太貪婪,總之,在非常有限的事情上,簡化要做的事情,做有限的事情,同時緊盯成本控制,才是這個冬天的過冬之道。才是事業走向成功的光輝大道,希望廣大的創業者,都能明白此道理,讓自己的事業獲得更大的成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