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附有精神哲理的諺語,如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是全世界人們廣為流傳的諺語,也是經過實踐證明的道理,當我們感到一個道路行不通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大膽選擇另一條道路,下崗工人魏春辦養雞場創富的經歷就證明這個道理。
2004年,魏春是某加工廠的一名下崗工人,魏春下崗后通過銀行貸款,在王家河創建養殖場。當時,魏春從武漢一科研單位引進了1000只大雁鵝種苗,每只價格200元。養了幾個月后,魏春才發現大雁鵝是雜交品種,不能做種繁殖,高價引進的大雁鵝品種全部長成了普通的灰鵝,“而大雁鵝的價格是普通灰鵝的五六倍”。魏春找到那家單位討說法,但對方以魏春養殖不當為由,拒絕賠償,也不愿按當初簽訂的協議回收。“當時太盲目了,只能自己吃啞巴虧”。購買大雁鵝種苗花了20萬元,養了8個月,每個月飼料費用近3萬元,次創業,魏春就虧了40萬元。
2006年她提著一盒綠殼雞蛋來到漢口一超市,費了不少口舌,超市才勉強同意替她少量試賣。試賣的效果果然不好,看見顏色特殊,再加上單個雞蛋的價格比普通土雞蛋高出三到四毛錢,大多人都是看看就走。倒是有一位顧客買了,但拿回家后又退給超市了,因為他擔心綠色是染上去的。不得已,魏春只好將綠殼蛋的價格降到普通雞蛋的價格,但以這樣的價格出售連成本都無法收回。眼看沒有更多的資金維持養雞場的運轉了,*入困境的魏春采取了一個險招:把本來產量就低的綠殼雞蛋無償送給黃陂周邊的群眾試吃,希望讓消費者了解綠殼蛋的口感。
很快,一傳十,十傳百,還有不少黃陂人跑到魏春的養雞場,購買綠殼雞蛋送給城里的親友。魏春的生意終于迎來了轉機。但魏春同時意識到,綠殼雞蛋要想在市場站穩腳跟,成本上下功夫。為了節省飼料,2007年底,魏春找到王家河街政府和王家河工商所,承包了王家河遠郊的一片荒山。2008年初,魏春開拓出500畝荒山,在山上種植茶樹,同時將7000只綠殼蛋土雞在茶山上放養,讓土雞在山上尋找蝎子、蟲子等食物,當月,飼料資金投入就明顯降低。
以前在雞舍里圈養時,7000只土雞每天飼料成本將近2400元,而放在茶山上后,每天飼料成本只需1000元左右。這樣,綠殼土雞蛋的出手價格也降低了1到2毛錢,“現在*綠殼雞蛋發展的問題不是價格,而是貨源,雞蛋根本供不應求”。魏春還說,這些土雞養在茶山上,每天可產生大量的糞便,雞子還能除蟲,“500畝的茶山,我沒有施過一克肥,沒有打過一滴農藥”。這片茶樹明年可產茶,保守估計,茶葉上的收益超過10萬元。
故事為我們講述了魏春下崗后的創業故事,他在下崗后,沒有陷入自暴自棄之路,而是選擇了自主創業,在創業中她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于獲得成功的財富。希望有創業夢想的人,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在千難萬險中奮勇前進,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打造屬于自己的財富藍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