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下之大,各種新奇的事情都有,一個兩元就能買來的糖葫蘆怎么就能造就千萬富翁呢?這樣的小本買賣也能做成大事業?這的確令很多人詫異,可現實中就有個下崗女創造這樣的,我們來看看她的創業傳奇吧。
2元錢一串的糖葫蘆,別人賣它充其量用來勉強維生,朱呈卻可以一年銷售6000萬支,并且憑借糖葫蘆成為一個千萬富婆。1997年10月,朱呈所在的國營臨沂吉豐毛毯廠工廠停產了,曾是山東省臨沂市“市勞動模范”的她成了一名下崗女工。
1997年12月24日,她購進了50輛人力三輪車,辦起了“運達出租車公司”。但在臨沂人的心里,“面子”比肚子重要。下崗工雖然很多,但卻沒有人愿意放下“面子”去蹬三輪。
于是,朱呈給他們每人配發了一副太陽鏡,一頂帽子。但看的人多,坐的人卻很少。為了提高下崗工人的再就業信心,朱呈一咬牙,自己掏錢雇了一批“乘客”。每天,她把兌換好的零錢發給每個“乘客”,再由“乘客”把錢付給員工。
一月下來,盡管她貼進去近萬元“乘車費”。但員工們有了收入,臨沂人也接受了人力三輪車。此時的朱呈卻一直希望能夠尋找到一個項目,讓自己的事業做大。
事有湊巧。1999年10月21日,朱呈到山東省平邑縣走親戚,偶然路過一片山楂林,看到有個老農光著膀子在砍山楂樹,原來平邑前幾年大量種植山楂樹,到如今,賣4分錢一斤都沒人要,只能賣到2分錢一斤。因為賠錢,他只好把樹都砍了改種別的作物。
朱呈想,這山楂可是做糖葫蘆的好原料啊。自己干脆冒點風險,幫幫這位可憐的大爺吧!朱呈當下和老農以0.05元1公斤的價格買了9000公斤山楂。
用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朱呈終于做出了自己的批無核冰糖葫蘆。有一次,看到兒子吃的月餅,她突然靈機一動:這糖葫蘆里面能不能填充一些東西?在丈夫的幫助下,她給糖葫蘆去核的地方填充了巧克力、果醬甚至熟雞肉、牛肉等等,當她把夾心糖葫蘆拿給她的大姐和父親嘗后,大家都說很好吃!
當年,朱呈注冊了“朱老大”的商標,丈夫又貸款5萬元幫她在山東聯系了一家包裝廠,生產了一批印有“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字樣的包裝袋子。她用貸款的錢租了一間大房子,添置了生產工具,雇了幾個人,開始了自己的事業。產品上市僅僅一天,700支夾心冰糖葫蘆全部賣光。
“朱老大”的名聲很快就在臨沂的大街小巷以至山東省內外的大中城市紛紛叫響。從那一年冬季開始,朱呈就招募人員,奔赴全國各地。經過努力,“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漸漸在山東、江蘇、浙江、湖南、四川和新疆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發展了100多家經銷商和代理商,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銷售網絡。
接著,朱呈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他們借鑒冰糕的包裝技術,實現了夾心糖葫蘆的精美包裝;同時還針對傳統冰糖葫蘆不易保存的特點,成功研究開發了不化糖的“新品夾心冰糖葫蘆”。該產品能在常溫下保持3個月不化糖。
如今,這個昔日在凜冽刺骨的寒風中沿街叫賣的“下崗嫂”,經過幾年的打拼,終于當上了包括冰糖葫蘆廠、速凍水餃加工廠、餃子村、三輪車出租公司和夕陽紅老年公寓等5家企業的總裁,現在她的固定資產已達2000多萬元。
案例中朱呈的創業經歷相信能給很多創業者啟示:有思想,小買賣也能變成大事業。在創業中,我們要充分開動自己的腦筋,抓住創業致富的機會,通過自己的艱辛努力,一定打造屬于你的人生輝煌事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