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F600創(chuàng)業(yè)網
在市場中下飯的東西還是辣辣的才會有食欲,在眾多的醬的種類中,老干媽一定是您熟悉的并且喜歡吃,那你知道老干媽背后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嗎?一個沒有任何文化的農村大媽,也能成功發(fā)大財!一起看看她是如何這段致富的。
陶華碧,今年已經51歲了。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可能不太熟悉,說出她的名字,許多人也許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媽麻辣醬”,卻幾乎是人人皆知。陶華碧就是打工者們幾乎天天吃的“老干媽麻辣醬”的創(chuàng)始人,生產這種食菜的大企業(yè)的董事長。這個大字不識4個的農村“老干媽”,連文件都看不懂,她是如何創(chuàng)辦和管理好擁有1300多名員工的大企業(yè)?
由于家里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為了生存,她很小就去打工和擺地攤。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用四處揀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當時,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醬,作為拌涼粉的一種作料,結果生意十分興隆。
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后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居然都轉身就走。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會這樣?難道來我這里的顧客并不是喜歡吃涼粉,而是喜歡吃我做的麻辣醬?
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機敏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制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此時,對于陶華碧來說,較大的難題并不是生產方面,而是來自管理上的壓力。
雖然沒有文化,但陶華碧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一個人,感動一群人;關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動整個集體。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果然,這種親情化的“感情投資”,使陶華碧和“老干媽”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減。在員工的心目中,陶華碧就像媽媽一樣可親可愛可敬;在公司里,沒有人叫她董事長,全都叫她“老干媽”。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時間,“老干媽”公司就迅速壯大,發(fā)展到1200人,產值近3億元,上繳國家稅收4315萬元。
在絕大多數(shù)人眼中,無非有這些構成要素:祖業(yè),比如洛克菲勒;科技先鋒,比如比爾·蓋茨;資本高手,比如丁磊……還有那一大批通過房地產、保健品等“時代機會”發(fā)起來的企業(yè)家。說到底,靠的都是些大機會、大知識、大實力。
但“老干媽麻辣醬”的陶華碧靠了什么?論實力,丈夫早逝,上世紀90年代之前,她還拖著兩個小孩到處打工和擺地攤;論機會,做的是麻辣醬,是傳統(tǒng)不過的產業(yè);論知識,就更談不上了,她不僅沒有留過洋,讀過大學,甚至連珠三角地區(qū)一些“洗腳上田”的小學畢業(yè)、初中畢業(yè)的老板都不如——只認識三個字,而那還是當了老板以后才學的!
對機會敏感。李嘉誠的初成功是抓住香港地產和港口發(fā)展的機會,丁磊拿捏的是互聯(lián)網,朱保國穩(wěn)住了保健品……陶華碧則是上世紀90年后期,在大家認為“沒有大錢做不成生意”的年代,做成了生意。想當初,她抓住的不過是賣涼粉時,拌醬料暢銷的小小機會。
誠信:“做生意要誠信”,這幾乎誰都知道。但事實上,很多人還是做不到。陶華碧以前沒提聽過文縐縐“誠信”,但她以一個農民的樸實本質,做到了誠信也做大了生意。凝聚力:企業(yè)初創(chuàng),僅幾個的苦干、巧干,甚至有一點蠻干就可以,但往后呢?員工多了,就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很多優(yōu)秀企業(yè)配有股權激勵、企業(yè)文化;異曲同工,陶華碧有“情感投資”,以情感人。
職業(yè)經理人:陶華碧不識字,不懂算賬,這不要緊,她請來自己的兒子,更放膽請來很多管理人員,還將他們送出去培訓、進修……只認識三個字的陶華碧,每一點心路都暗合嶄新全的管理大全——因而。
在創(chuàng)業(yè)的這條道路上,誰也說不清會有怎樣的好運氣,努力認真,您也能發(fā)現(xiàn)屬于您的收益人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