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也是人們經常吃的經典美食,但是,小小包子能夠成就財富,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是她開了一家包子鋪,小小店鋪終成就了4層大酒店,究竟是怎樣的做到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傳奇故事吧!
從一間80多平方米的包子鋪起家,到如今4層的大酒店,劉寶珍用近30年滾雪球式的創業經歷告訴后來的投資者:從小事做起,機會就在身邊。如今,他正準備向其他行業進軍,多點開花。
1980年,劉寶珍的妻子開了一家包子鋪,“當時店鋪是租的,只有80多平方米。”正是從這間小包子鋪開始,經過近10年的努力,劉寶珍一家實現了初的原始積累,規模不斷擴大。
1992年,劉寶珍從原單位離職,與妻子一起經營,“當年我所在的單位效益很好,工資待遇都很好,我也屬于高薪階層,當時下了很大的決心才離職,和妻子一起創業。”開包子店怎么樣?說起當年離職下海經商,劉寶珍也感觸頗深,“有時候人給自己一點壓力,有了壓力才有動力。”
“當時店鋪已由初的小包子鋪發展成一家100多平方米的小型飯店,雖然規模沒法與現在相比,但是在當時也算有點兒名氣了。”劉寶珍說,酒店附近有很多企業,因此前來就餐的人很多,“就餐的時候都要排隊,有的甚至要提前一天預訂。”
“不要看得太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握住身邊的機會,把事做好。”開包子店怎么樣?總結創業經歷,劉寶珍說,“機會對于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看你有沒有把握住。”
1996年,劉寶珍迎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當時酒店所在的這幢4層樓要出售,酒店人氣挺旺,就是規模不夠,限制了發展,如果能將整幢樓買下來,規模會擴大好幾倍。”
機會擺在面前,但困難也同樣擺在面前,“我聽說有好幾家都在和產權人聯系,當時就坐不住了,為了表示我的購買誠意,我就籌了10萬元現金作為訂金,直接找到產權人。”
產權人看到劉寶珍拿出10萬元訂金,覺得他挺有誠意,但也給他出了個難題,讓他第二天拿50萬來,就同意賣給他。開包子店怎么樣?劉寶珍笑著說,“50萬!對我來說真是個天文數字,我的想法就一個:拼了。”當天全家人被發動起來,四處找人借錢。
“當時大家的收入都不太高,各家的存款也不多,籌齊50萬很難,只好親戚托親戚,朋友再托朋友,四處借,甚至連零錢都借來了,整整折騰了一夜,到第二天終于籌到了45萬元。”劉寶珍說。
劉寶珍的誠意打動了產權人,終同意他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購得這幢樓的產權,“如果當初沒有買下這幢樓,酒店可能就沒有后來的發展。”劉寶珍很慶幸,當年面對困難沒有退縮。
從80多平方米的小飯店,一下子擴張到上千平方米的大酒樓,企業規模擴大了,但如何加強管理,樹立品牌,促進企業發展的問題也擺在了劉寶珍面前。開包子店怎么樣?“可以這么說,我對員工的管理一直很寬松,對于一些對企業發展貢獻很大的員工待遇也很優厚,包括給他們安置住房,這些人都跟隨我十幾二十年,得對他們有個交代。”正是這一做法,使企業員工對酒店產生了歸屬感,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經過幾年的苦練內功,在沈陽市舉辦的屆美食節上,酒店參賽的美食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并在這屆美食節上一舉獲得7項銀獎,酒店也被評為沈陽市“名品名店”。劉寶珍的酒店主要是面向周邊企業的員工,但近幾年酒店附近很多企業都搬遷走了,就餐的人少了,生意也受到很大的影響,開包子店怎么樣?“現在酒店就是靠著這些年創下來的品牌支撐著。”劉寶珍說。
面對目前沈城餐飲業激烈的競爭,劉寶珍清楚地認識到,企業不發展,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劉寶珍說,他目前正在考慮向其他行業發展,“現在我們正在進行項目考察。”
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各行各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對于選擇創業的人們,也越來越需要謹慎小心,抓住身邊小小的機會,付出自己的努力,終有一天,你的事業也能獲得成功,也能助你登上財富頂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