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大學生都有創業的想法,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卻很少,不是因為拉不下面子,就是懼怕市場的競爭,種種因素的存在,讓眾多大學生與財富擦肩而過。郭高林,河南教育學院的畢業生,畢業后依然決然的走上創業路,擺起了地攤,靠自己堅強的毅力和決心,取得了事業的成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是如何成功致富的。
郭高林畢業于河南省教育學院。畢業時,他并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投入找工作的大軍,而是著手找人合伙開蔬菜便利店。他說,自己的創業之路是從大三“練攤”賣衣服開始的。
那時候,郭高林和女朋友發現,學校附近的一條路,一到晚上就熱鬧,路兩邊盡是賣小吃、賣衣服、賣雜貨的地攤。他們決定也利用晚上時間擺地攤賣服裝。女友負責銷售,郭高林負責進貨。這段經歷也讓郭高林早早的就產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
擺攤時,愛觀察的郭高林發現,在這里賣菜生意還過得去,但因為比較分散,又沒有品牌,蔬菜的質量、價格、信譽總讓人不太放心。“那個時候,我就開始琢磨,肉類可以有品牌店,蔬菜為什么不能打響自己的品牌?”此后,開蔬菜超市的想法一直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他開始有意識地去找相關的資料。
2007年8月22日,行動終于見到成效,“咱地里”蔬菜自助店在鄭州市馬李莊正式開張。“跟小商販比,我們的優勢是菜價便宜、種類多、干凈、不缺秤;與大超市比,我們的優勢是價位低、離家近?!彼f。
選擇了創業,就意味著選擇了艱辛。每天凌晨5點左右,郭高林和伙伴就要到蔬菜批發市場采購,“一毛錢都要和人家討價還價”。采購差不多需要兩個多小時,早上8點左右回到店里,整理蔬菜。中午11點至12點是顧客買菜的期,過了這段時間,他們才開始輪流吃飯,小店則一直營業到晚上9點。回首過去兩年,郭高林覺得“創業確實很苦,但也像探險一樣有趣”。
2007年,鄭州開始“禁摩”,這又給他們的創業之路增添了不小的挫折。郭高林回憶到,無論是怎樣惡劣的天氣,他們每天很早就起床,為了趕在交警上班之前把貨都送到兩個店里,在途中先有一個人探路,然后發信息過來,看是否可以走。就這樣,他們仍然常常被抓住,他粗算了一下說,當年的罰款總額幾乎相當于全年的利潤。
2007年12月到2008年春節前,郭高林稱之為是“異常艱苦”的一段時期。此時第二家店在裝修,每一顆螺絲釘都浸透了他和伙伴們的汗水。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往往花一天時間尋找更實惠的裝修材料,然后推著三輪車拉到店里。這期間,還抽時間為家店進貨。
咬牙經歷了足夠的艱辛,創業之路終于走上正軌。到2009年5月份,“咱地里”蔬菜便利店在鄭州已有5家,每月營業額達到30萬元,帶動近30人就業。從擺地攤到兩年擁有五家蔬菜便利店,從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到進入創業大學生富豪百強,郭高林走過了一段不尋常的路。曾經有人這樣問他:“你是怎樣做到的?”郭高林只回答了三個字:“一步步?!?/P>
你有創業的想法,就要勇敢的去做,只有邁出步,成功才會屬于你。如果你也有創業夢想,那就趕快行動吧,找準目標,為自己的財富人生不斷奮斗。郭高林的成功就是好的見證。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