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許多人選擇了創業這條路,在創業的這條路上,不能選擇的就是放棄這條路,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但是堅持到末了就是較大的勝利。本文的主人公魏強用堅守為我們書寫了一段財富創奇。
魏強是一個表達能力很強的人,在記者采訪的兩個半小時中,他一直闡述自己的觀點,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人在起點的時候,大多數都很難對未來的發展有一個規劃,甚至于是合理的預期。但是,魏強不錯是另類。從創業伊時的七個合伙人,到5年后因看不到前景六人撤資,只剩他一人堅守陣地,他做到了。
八年虧損,正如八年抗戰,魏強始終如一的堅守自己內心的理想,直到迎來了碩果累累的2009年。這一種精神,這一份堅守,被他輕描淡寫地稱之為“興趣”。魏強:我畢業以后就開始做進出口,1995年開始做進口這個領域,在一家有背景的外貿公司做進口,那時做進口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主要做大型外資企業客戶,因為這些外資客戶他們沒有資格做進口。二是不正規的進出口貿易占大多數。
但是我當時就認定這是一片藍海,因為在未來的中國,違規操作的企業只可能是越來越少,對外貿易一定是正規的中小企業的天下。
魏強:2001年公司初創的時候。當時我決定打破老舊的外貿生存法則和基礎,也就是三個方面,個是進出口權,第二個是社會關系,第三個是偷稅漏稅。這三種是當時進出口服務的業態。2001年建立公司的時候,我就決定要打破這三種業態,建立一個純粹的商業化的服務外包公司,把服務從外貿中的分離出來,提供服務。能夠爭取到客戶的原因是性價比更高,效率更高。這個思路我們2001年開始實施,但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人在質疑。你之前在做外貿時是賺過大錢的,但后來為何盯住這點“小錢”不放呢?
所以想做出一個不靠關系、靠技術和平臺功能實現長期滾動式的發展,越大能力越強。以前我在其他外貿公司做的事情沒有想象空間,而現在有,有夢可以做,有夢可以追。創業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很大的組成部分。創業這個事情對我來說,也算是對自己的人生有個交代。
業界有句話,半步可能走得很好,一步可能會死的很慘。你當時如何衡量這個時機?魏強:先人半步是先驅,先人一步是先烈。我不錯是先人一步,本來是有可能當先烈的,幸好我咬牙挺過來了,沒有死掉。我們一直虧損到2008年。
這個興趣來自于我的經歷,對我來說這是很有意思的游戲規則,像開發一個體系,把這個邏輯關系系統的整合出來。我用自己做進出口的經驗不斷完善整套系統,這個系統需要覆蓋上千種進出口類型的每一個程序,每一個環節,目前我們已經覆蓋了90%的進出口類型,有新的類型出現,我馬上帶人調研。
其次,對于國內的中小企業,他們沒有議價能力,所以他們需要一個能夠整合他們的力量然后帶來利潤的中介機構。金融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如果整合起來,是一個的能量。我在想,把中國四千萬中小企業當作客戶,銀行物流包括海關當作廠家,我們就是中介,現在我們打包這些服務。
去年我們的進出口總額達2億美金,今年準備突破4億美金。我們70%以上的業務是由年均100萬以下的中小企業組成,因此我們的能量相當于這些中小企業的400倍,能量非常。那時對我來說,物質和精神上的壓力特別大,到2006年錢已經差不多花完了,每個月的支出是20萬,而每個月的進賬只有兩三萬,因為一單只有1千塊。
在整個公司的運營中,我投入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和整個團隊的培養。把進出口整個龐雜的環節,用標準化和流程規范起來,適合商業化的批量服務,這是一個無價之寶。只有錢在這個行業是行不通,還有標準化的團隊和多年打造的關系網絡,這些都是進入這個行業的屏障,而我們用了9年的時間才完善了每一個環節。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一直進步,業務量不斷上升,在海關的登記從B類到A類,再到現在的AA類。這個時間是非常之漫長的,一方面,超市需要建設,完善管理和倉儲,另一方面,需要和廠家、消費者達到很高程度的默契,這個過程,我們走了七八年,才開始進入了商業化的良性軌道和運行。
現在每單收1000,我準備以后收1元。因為我的收益都均攤到環節中了,就像超市,超市并不收取門票。舉個例子,銀行正常的外匯結算是6.8美金,一達通形成了規模,于是可能拿到6.82美金。我在人保拿到的是萬五的保費,外面是千分之一點五,我給客人是千分之一就相當于萬分之十。但是給客戶的的價錢不錯比他們自己去辦理要低得多,所以客戶明知道我賺錢也樂意把這些服務外包給我們做。
服務業的彈性非常大。像運輸公司,24小時只能跑一個來回,因此要有足夠多的訂單和很好的報關效率,這樣才能節省成本,而就是我們的強項。有一個運輸公司給我們配備了兩輛車,我們一天可跑兩個來回,那個運輸公司老總說,這可是式的突破了,但我們的目標是跑5趟,只是由于現在單子數目不夠,沒法排得很密。若排得很密的話,一天可跑5個來回。
電子商務的較大效用應該在服務這一領域,服務也是一種商品。我們也做了一個很偉大的事情,那便是中小企業融資貸款,這是一個重中之重,我覺得這條路不錯是一條光明大道。我從2008年開始重點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今天開始運行。我們上上周開了電子商務平臺和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來了20多家銀行。
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兩種類型。一種是流動資金貸款,用途都是不,300萬,500萬,因為目的不明確。但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初創期,并不是需要流動資金貸款,而是貿易融資。即接了一個單子,錢不夠,得去借。但中國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很難開展,因為信息不對稱,這個貿易是真的還是假的還不知道,前提是要銀行相信企業,但中國國情下沒法做到這樣。像去年金融危機,香港政府給出一個政策,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政府承擔90%的壞賬風險,這是的,但一樣貸不出去。因為對銀行來說,利息還不足調查的成本呢,像一個銀行老總說的,任何中小企業調查,一個星期,銀行便虧本了。做1000萬和10萬貸款,成本一樣,但收益差100倍。
我們只做渠道。別人會問,一達通你做大了,可以自己做小額貸款公司啊,我的回答是,我們不做服務商,只做中介。這是我的宗旨。像沃爾瑪那么大,它也從來不做工廠。像很多貿易中介,因為眼紅貿易商的利益做貿易去了,但這樣做急功近利,長期沒法賺到錢。而且每一行都有其,當一個中介開始做貸款公司時,企業性質變了,由管理公司變為金融公司了,它有它的內在的性,你不能忽略的,你不要看別人做了,你也想做,你一做可能就虧。而一達通是這樣子的,我們不管你們是做什么的,我們不整合商品,只整合服務。上下游關系是商家的命脈,你一旦切入,你再好的餅他們也不敢去吃。
這其實是個假象。每個行業都有很多人在做,憑什么就有你的好果子吃?我從來不做這種白日夢。這些人都是在這個行業奮斗了幾十年,像我做這個服務一樣。曾經一個合伙人05年問我,如果有客戶給你2%、3%的服務費,你收不收。我回答說,這不可能,即使收到了也是瞎貓撞上死耗子,如果企業把發展建立在偶然的小概率的事件上,你就等死吧。我本人出身是做進出口服務的,建立這個系統也是為了更好地做進出口服務,都沒想到電子商務這一概念,一直到去年才湊這個熱鬧,但現在被電子商務行業捧為一個很重要的力量。
電子商務階段,是信息階段,像阿里巴巴、環球資源、支付寶,它們提供的服務一般是成交前的資訊服務,是找訂單。廣交會也是干這樣的事情,它們只是把它電子化了;第二是成交后的環節服務,通關、金融、物流,這些占了整個對外貿易成本的30%。
我們是從化走向電子化,他們是電子化后走向??梢圆豢鋸埖卣f,我們提前實現了馬云的夢想。馬云上市后的夢想是,能讓阿里巴巴的會員,從相遇在阿里巴巴,到工作在阿里巴巴,就是使用阿里巴巴的功能來完成交易,介入金融、物流。他們在B2C上,是通過支付寶參與了交易,雖然支付寶上可以作假,但難度很大,而在B2B上,他們不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態,沒法參與交易,金融機構也不敢跟他們合作。不久前,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部有關人士過來拜訪我們,告訴我們,一,他們研究了我們半年;二,他們不會做后面這一塊,因為太了。但我們合作的空間大。
我們跟怡亞通(002183.SZ)有相同的服務功能,都是做通關、金融、物流,但不同的是客戶,我們是中小企業,他們是大客戶。他們做行業前3%,后面的97%都是我的。我覺得我們是一片藍海,這是技術和思想的不同。
我們跟阿里巴巴比呢,目標客戶基本相同,我們甚至比他們的類型還多一些,阿里巴巴只做出口,而我們進出口都做;也都是采用電子商務,但服務功能不同,它做資訊服務,我們做環節服務。它面臨的問題是,互聯網高速發展后,不,不懂進出口,現在幾個好品牌的做外貿的平臺,包括環球資源,也不懂中國的進出口。但因為在初期,接觸外部世界就可以了。但在后期,大家都可輕易接觸外部世界了,大家對交易環節的服務就有要求了。
信息服務本身互聯網就可做到,為何要電子商務來做。現在重點在商務,金融商務、運輸商務、保險、物流,這些商務都沒電子化,而不在電子。電子商務要做的遠遠不止提供資訊,它要深入到企業經營的主要服務領域。一達通會因為這個變革而更加耀眼。
其實馬云也看到了這個問題,但因為這個太,所以他干脆不做。重點放在B2C上,B2B上已經沒有什么大動作了。我這是一舉兩得,外包了企業的這些物流、金融、保險環節,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同時又為銀行提供了真實的企業資訊和環節管控。
自身品牌的建設吧。我們這么小的公司,有四五個人來做品牌,這是匪夷所思的,因為我們這是大眾服務。做大客戶、做VIP是不用品牌的,需要的是的銷售,但我們做大眾服務,這是需要品牌的。
我們在資本運作上也在進行。紅杉資本、IDG都對我們表示驚訝,為什么馬云不做后半部分,怡亞通不做中小企業,但我的答案是,他們沒能力做。馬云號稱有三四百億在這平臺上,但阿里巴巴從這些環節里沒賺到一分錢。介入成交后的服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他們可以做,但做得沒我好。
讀完他的創業故事,從他那里,我們看到了典型的創業者精神:偏執、、野心很大同時又清楚自己的邊界、對團隊的激勵很重視。源于對于興趣的堅守,他用毅力堅持到今天的成就,他的創業經歷對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希望你也能在創業的過程中擁有偏執、、野心很大同時又清楚自己的邊界、對團隊的激勵很重視的精神,成就你的創富的人生價值。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