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中充滿著各種新奇的事情,聽起來很難以相信,難道是機遇的垂青還是另有他法呢?這讓很多人產生了好奇,真的有這樣的人嗎?看看下面的故事,將為你揭開所有的疑惑。
曾經有位博士生到我的公司來應聘,我問他,一輩子都讀不完的書該怎么讀,怎么利用有限的時間讀有用的書?他答不上來。而我的讀書心得是把書分成4類:一種是能了解原理的教科書;一種是能讓人有所突破的工具書;一種是能起參考作用的應用類書籍;一種則是可以讓你有所選擇的菜單器件類書籍。
高考時,差1.5分我沒能上大學而進了中專。但我進一家機構實習時,卻由于成績突出而留了下來。在工作的10年中,我不僅完成了單位選送的研究生課程,還自己進修能源、檢索等,再加上我本來學的建筑,以及所從事的環境科技,不斷的學習和鉆研使我對各類了如指掌。
不僅如此,我還利用每年出國考察的間隙,仔細研究各國的同類技術。就這樣,憑著這股鉆勁,我一個人就出了5項科研成果。而且,當時只是助理工程師的我,卻帶了6位工程師,單位還為此獎勵了我一套房子。
也正是憑借這種底氣及良好的科研基礎,從機構辭職后,我把業余時間設計圖紙賺來的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把房子作為實驗室。不過這也只是設計圖紙等一些小項目的原始積累而已,真正給我帶來利潤的還是技術。
因為我曾在機構呆過,根據有關規定6年內不得從事本。再說,生物科技行業需要經過反復試驗才能適用。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當時的國家75攻關項目彩色玻璃涂料。簡單說,彩玻涂料也就是為玻璃染色,光滑的玻璃如何能染色呢?這個項目的科研難度可說是世界。
我并非比別人聰明,但我敢于嘗試別人未涉及過的領域。我仔細研究后,總結了玻璃的光潔度、熱脹冷縮、耐水、靜電、耐氣候五個特性,然后再據此針對研發涂料技術。當時這個項目的基礎理論很少,同期同濟大學的團隊也在研發。
一炮開門紅,這輪競爭的獲勝鼓起我莫大的信心。而后我用這項技術接下了虹口體育場頂棚不銹鋼涂裝、徐浦大橋斜拉索聚乙烯護套涂裝等工程項目。隨著公司的迅速發展壯大,公司還買下了1600平米的廠房及實驗室,涂料品種擴大到80多個,至今這項技術仍是公司的核心產品。
更重要的是,從此我堅信,做任何事都不必懼怕,認真去做,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而且,科技從成熟到發展繼而形成生產力,是一個直線上升的過程。
創意與創業如同并蒂蓮,密不可分。以我所理解的創業來說,開家小店不能算是創業,只能算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當然,先立足才能談發展,然后才是“業”。
科技的身影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沒有去認真地發現。我的公司只有9個人,可我們年產值達到了500-1000萬。創業,每個人都有機會,但如果沒有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忍受不了寂寞,你也不會成功。
故事告訴我們在創業過程中,應該要像文章的主人公一樣深入到生活中學習,然后把學來的知識應用到別人未做過的事上來,然后我們才能在摸索中得到不斷成長。希望有淵博知識的你,通過社會實踐,把自己所學到的理論,運用到事業中去,成就你人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