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李靜相信很多人都了解她,她就是眾人熟知的主持人,不過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她是主持人,卻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李靜的傳奇創業人生。希望她的事跡給你帶來鼓勵。
李靜說她是個寬女人。心寬、率性,別人對李靜的肯定,她都當真?!坝腥苏f我能當餐飲大 王,結果開兩家都關門了。但是我認定的事別人要說不行,我偏要做?!奔t杉資本中國創始合伙人沈南鵬投資李靜創辦樂蜂網,看中的正是其果敢和寬闊的性格,“這么多年沒有任何負面新聞,全憑口碑而不是炒作走到今天?!?
她看上去要比電視上更為嬌小,坐在那輛已顯老舊的寶馬5系的后排座上,一路上手里不停地把玩著一副大墨鏡。我們正在開往位于大興的一座錄影棚,李靜要在那里錄兩檔節目,嘉賓分別是于謙和那英,時間會從當天晚上六點直到次日凌晨一點。
作為一位以提問刁鉆鬼馬著稱的出名女主持,一個早就習慣于鏡頭和閃光燈的時尚達人,這是她有生以來次面對純粹商業類媒體的拷問。從李靜的嘴里,你幾乎聽不到“商業模式”、“現金流”、“企業戰略”等這些創業者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詞,盡管她的確創造了一家在全中國可能模式的傳媒娛樂+電子商務公司。她在東方風行公司內的官方稱謂也不是“李總”,而是“靜姐”?!拔倚r候的夢想就是成為大姐大,戴著墨鏡,穿著黑風衣,身后跟著一大幫小弟小妹?!崩铎o對此很有些自得。
跟我們熟悉的那些雄心勃勃的創始人(他們基本上是男性)不同,李靜從天起就沒有為自己樹立一個清晰遠大的目標,她也沒有主動去對標一個現實的可模仿的榜樣,她不在乎錢,也對資本沒有什么概念,她甚至從一開始就抗拒把自己變成一個商人……
她只是從一個非常樸素的原點出發:為了掙脫現實的無趣,要去做一些真正“好玩”的事情。在不斷的嘗試和挫折中,這個熱愛搖滾的“文藝女青年”慢慢發現,一個原本隨性而為的小工作室,可以演繹成為一個半徑不斷向外延展的酷商業。
事實上,在我們的身邊有太多猶豫不決的朋友,他們窮盡一生在尋找一個所謂的目標或者理由,次地推演得失成敗,來說服自己投身到創業的火海中。為什么不能像李靜這樣簡單呢?“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喬布斯語),任何其他事物就聽從命運的安排吧。
我相信很多的創業家都不是躊躇滿志地要去創業,都是被命運推到了一個風口浪尖,然后告訴你,這就是你要面對的責任,你的反應是逃。但是扭身一看四處都是懸崖,第二再想,那我就硬著頭皮上,所以我覺得不要去夸大所謂的什么遠大抱負。但是有一些特點,他勇敢、無畏,還有一些個人英雄主義。我從小就做那些夢,都是我去把別人拯救了。
好在還有一批“臭味相投”的老同學,這些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文藝青年,整天談論的話題是自由、藝術,和這幫“死黨”在一起,李靜覺得自己的狀態不一樣。我就跟我的同學聚了一下,我說咱們成立一個工作室,咱們拍戲,自己寫劇本。然后他們說這里面有姿色的就是李靜,李靜你負責去拉錢。我說對,這事太好了。然后我們就開始寫,寫完以后就去拉錢。
在不痛不癢之中,李靜已經由一個主持人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北漂”,但她依然花錢如流水,跟哥們在外面吃飯、喝咖啡,基本上是她一個人買單。原因很簡單,一是做主持人這幾年攢了一些外快,二是家里經濟條件好,沒什么壓力。
李靜心想,這樣上下班不就可以省下打車錢了嗎?于是轉天就騎自行車上班,但騎到一半就累得不行了,下來又花6塊錢買了一根夢龍雪糕,美其名曰“休息一下”。后來我同學就罵我,他說你算過賬沒有,面的才10塊錢,6塊錢一根冰糕,還騎得那么累,你還不如打一個面的呢!
所以后來我說我要做公司,我們全家都笑得不行了,我媽說你這個孩子從小就糊涂,從小賬就算不清楚,上學時老給家里發電報說:錢已經花完,速寄。所以我說做公司,我媽就覺得很可笑,果然就應驗了?,F在很多人跟我說,說靜姐我想跟你一樣,我說別,因為我覺得我是一個特例,如果按照我的方法一定會頭破血流。
2000年,李靜和她的妹妹李媛,還有一個同學,三個人組成了初的團隊,再加上不久后進來的歌手戴軍,幾個人就這樣聚到了一塊,個節目就是《訪問》。
但是直到2002年,李靜腦子里還根本沒有創業、開公司的概念:“一開始我拒絕,雖然我在做一些公司該做的事。為什么拒絕?因為我覺得一說創業就特別有銅臭味,我特別怕聽‘李總’這個詞,我覺得那樣特俗氣。我覺得我還挺文藝青年的。”
更要命的在于,一般節目公司是先有廣告隊伍,再有發行隊伍,末了才有制作團隊;而李靜的東方風行傳媒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風行)則是,一上來就是制作隊伍,廣告和發行隊伍根本不存在。
后來給了李靜筆風險投資的紅杉中國的創始合伙人沈南鵬坦言,擔心的就是這行業的人夠聰明,但是有時“不靠譜”,很容易擺不正位置,“該做老板的時候藝人心態”。
當你按套路出牌的時候,你沒有價值較大化的時候。而且那個價值是可以被評估的,你做的破例的東西的價值卻是不可評估的。但前提是你有核心競爭力,就是你的節目夠牛。這讓我意識到,我的立命之本:,要做出牛的節目,就是要有談判的條件。就像唱片公司,你要有好品牌;第二,一定要打破規則,才會讓他沒辦法去衡量你的價值。
對于一直以“文藝青年”自居的李靜來說,從2000年到2002年是她為這個身份“買單”的兩年?!艾F在回憶起來,那兩年的日子太不好過了。慘的時候是什么狀況?每天都是慘,沒有慘?!崩铎o說。
所以我們都在想下周錄節目的錢,就可憐到這種地步。當時我們是一幫文藝青年,就覺得《訪問》是那么好的一個節目,沒有因為它不掙錢,這個事就不做了。可是現在想想,如果以一個生意人的角度看,我們的思維肯定是有問題的。我非常焦慮,多的時候欠債200萬,而且我當時找的助手都是大學生,都是同學的一些弟子,他們當時就很無助地看著你,你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她的主持搭檔戴軍稱,當時李靜身邊所有有點錢的朋友她都去借過了,甚至她的房子也押了出去?!澳嵌稳兆?,我看她喝醉過幾次,哭過幾次,和她妹妹大吵過幾次。但每次過后,她還是該干嘛就干嘛。這是她過人的地方?!?
這一點得到了李靜母親的確認。每次回家借錢,李靜都會從母親那里得到爽快的答復,雖然家里不是特別有錢,但不錯支持。“后來我問媽媽,為什么愿意陪著我玩,我媽說因為怕看到我想不開。她說那時一想到我欠了那么多錢,就很著急,甚至半夜會突然坐起來,但一看我睡得呼呼的,就覺得這個孩子怎么那么沒心沒肺啊?!?
為了和廣告客戶吃飯,她也會穿上很昂貴的晚裝,化了濃妝去應酬。出門前,她會倚在門框上,回頭很嬌媚地說:兄弟們,等我的好消息啊。那時候的她美艷不可方物,但那瘦弱的背影卻讓人覺得辛酸。吃完飯,帶著酒氣回到公司,她臉上的妝也暈了開來,被打回原形的她顯得很無助。然后大家繼續討論節目,而廣告的事卻音訊了無。
在交了一年多的“學費”之后,李靜決定放棄單純靠貼片廣告過日子的生存方式,她想出的辦法是賣節目?!拔矣浀锰貏e清楚,我把發行總編叫過來,我說我要賣節目,他說不可能,說從來沒有賣過節目,沒有買過節目。”李靜說,她決定親自披掛上陣。
記得是在湖北,他們帶我去漢正街附近吃飯,飯店門口正好那兒有一個拉二胡的,一個藝人在那兒賣唱。他們還特高興,讓我吃這吃那,然后有一個服務員拿著田雞就往地上摔,都摔蒙了,然后把田雞的皮扒下來了,我覺得好殘忍。與此同時,就在那兒拉二胡,我一輩子都忘不了,覺得特別像我的心情。我就想我怎么淪落到這種地步。后來我特別想把它拍到戲里。
末了湖北臺領導特好,陪我吃飯。我說你們不要我就不走,后來他們就看,所有人都在審,審完以后大家互相看了一眼說,節目真是個好節目。然后我就特別斗膽地說,如果不好你們就下調,但是前提你們要買我的節目。那時我開始學賊了,因為我不是拉廣告的人。
成功地賣出了節目后,她沒有滿足于一期7萬塊的利潤,《訪問》很快拉到了大紅鷹的冠名。付費買節目的不樂意了,可是此時的李靜談判的時候底氣十足:《訪問》是相當不錯的。因為在江蘇臺和南京臺的人同時跑到北京來找她請客吃飯的時候,她就發現了變化:自己已經開始占據賣方市場的主動。
你把該做的事情做到好,一切都不是問題;如果你不是好,一切都是問題。如果我的節目不夠,都是被別人選擇,即便我每天拼命想和別人搞好關系,也搞不好。如果我把節目做成,我不用跟任何人搞好關系,這個臺不做了,另外的臺已經在門口等著了。所以基本上這八年我只做一件事,這就是我的立命之本。
從2003年開始,李靜又推出了《情感方程式》、《美麗俏佳人》等新節目,因為通過《訪問》她發現,自己核心的競爭力其實就是能夠比別人快一步,給觀眾嶄新鮮的東西。
《情感方程式》的推出也創造了一個,就是中國靠前檔真實還原情感話題的節目。這個節目的誕生很有意思。那是2003年的時候,李靜去馬來西亞出差,無聊的時候她就坐在馬路邊喝咖啡,看著人來人往,突然覺得換了一個國家之后人與人之間會顯得如此陌生。
如果一個家庭之中,兩個相愛的人之間語言出了障礙,是不是就會變得很陌生?李靜決定要做一個情感節目,回國就和同事們商量。“我記得特別清楚,他們看著我說,誰會上電視說自己,家丑不可外揚?!?
雖然已經習慣了被潑冷水,但這一次李靜還是堅定地要做。從籌備到錄制樣帶,一個月就做成了。李靜把她電影學院離了婚的那些同學全都從外地弄來了,先殺熟!
事實上,這個創意與李靜的愛好有關。她愛看法國電影,里面全都是講人性的,而國人對人性的關注又特別少,所以她要讓國人敞開心扉地聊人性?!拔矣X得我的創作激情要大于管理激情,”李靜說,“我一直擔心做公司會限制我的創造力,把我變成一個特別冷漠無情的商人,我希望保持自己的激情?!?
雖然整天腦子想的都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但李靜并不覺得自己活得很累。“我生活中的狀態與節目中基本是一樣的。”李靜說。以前有個她很崇拜的臺灣女主持,上她的節目,臺上給人的感覺特別親切,然后李靜就問這個人的助理,臺下她也是這樣嗎?助理說,不,臺下很冷酷的。
多累啊,我可不想成為那種人。為什么我喜歡王朔的東西,他跟別人的交流方式,就是我損你,你也知道我損了你,但是你不會有壓力。我批評人就是這樣的方式,我不會讓別人特別壓抑,緊張,或者害怕我。
參加論壇的基本都是男的,李靜甚至有點發怵。到 那以后,她不得不強迫自己忘記她的主持人身份,就當是一次聚會。很快,她發現他們談論的東西并沒有事先想象中那么難懂,她和馮侖聊天,和投資商聊,甚至和經濟學家聊。她還壯著膽子上臺演講,題目是關于服務外包。她從女人購物體驗的角度談物流的發展空間,讓一群男人叫好。她依然不是個生意人,但是她了解女人、研究人性實現致富的人生征程。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