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時代的迅速發展,“如家”想必很多人都入住過,它的影子穿梭在大街小巷,它在生活中是一個經濟型連鎖酒店品牌,三年躍居中國酒店業“前十”;近日,新的商務連鎖酒店“漢庭”的崛起。在一次次成功背后,季琦的創業思路是否有章可循?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季琦,這位身家億萬的富豪自從1992年離開學校后,始終保持著每三年換一個嶄新身份的記錄。他是攜程旅行網的創始人。作為“中國在美上市的旅游企業”,攜程2006年中的市值達到15億美元,高過規模遠大于己的新浪、搜狐和盛大。
他在2002年6月創建的如家酒店(連鎖集團)以擁有63家酒店,7478間客房,連獲“2005中國飯店集團”、“2005年度具有成長性新興企業”稱號。退出如家的管理層之后,季琦于2005年初投資2000萬美元組建了力山投資公司,任CEO。新推出的兩個項目讓人拭目以待,一個是他為了整合中國中檔酒店而創建的“漢庭商務酒店”品牌,一個是他將舊廠房改造一新的“X2創意空間”――一處總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LOFT創意園區。
他承認自己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只做自己有熱情、感興趣的事情,“一旦我感興趣了,我就會調動自己的理性去做好這件事情。”如果問,每次都獲得成功,“理性”和“感性” 究竟哪個占的分量要大一點?
他會回答:“我會先問自己想干什么,想清楚了,然后才會去做。”而從季琦的創業經歷來看,這個“想清楚”的確有章可循。
而此行他較大的收獲是平生次接觸到了互聯網。那是在1994年9月17日,一個平常的周末,當他查詢的信息一行行從屏幕上顯現出來的時候,季琦無法想象眼前的事實,“這東西太神奇了!”
他所在的Oracle總部是三棟氣勢雄偉的大樓,而雅虎公司則在不遠處與Oracle隔街相望。那天下午,季琦望著街對面的雅虎公司發呆,他模糊地意識到,一個能夠改變許多人命運的新技術時代馬上就要到來。“當時我對這個東西就有種特殊的、癡迷的感覺。”季琦說道:“我覺得跟它可能有種緣分,而且我將來的生活很可能與這個東西有關。”
1995年初,季琦決定回國創業。但直到1999年,季琦才找到進入互聯網的“切入點”,那就是讓季琦獲得了成功的攜程。
盡管,互聯網進入中國算起來也已經有10年的時間,但季琦認為,互聯網在中國“還只是剛剛開始”。他強調,互聯網為創業者帶來的機會不僅僅是體現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體會互聯網的精神,用這種精神去整合傳統產業非常有用”。
“我們次創業的企業是一家互聯網企業。互聯網的實質精神是什么呢?就是平等。你不要小看互聯網企業彼此不分上下互稱姓名,這種平等實在降低管理成本。”
網上的機票和酒店預訂業務,可以讓全國各地的旅行者統一起來向酒店和航空公司下單,讓每一個人通過網絡享受同等的待遇,而這是被行政區劃人為割裂的傳統旅行社無法做到的。
而在傳統產業領域,無論是已經獲得成功的經濟型連鎖酒店,還是他現在正在致力的商務連鎖酒店“漢庭”,季琦堅持的都是這種精神。
“把樣板做好”、“量的擴張”、“同樣的標識,建立品牌”、“給顧客以同等的待遇”……季琦認為:“品牌和其內容的一致性是我們比較看重的一個目標。我們做事就是希望能夠連鎖和復制。不是說做個三五年就退出來,我們是想把品牌做出來,從而獲得一個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和增值空間。”
而在管理當中,季琦認為,這里面同樣也需要貫徹“平等”的精神。“如果我今天來店里視察,店長要給我拉門,要對我點頭哈腰,對于一個服務行業的人來說,這種額外的壓抑會是很大的隱形成本。漢庭會盡量減少這種成本,但是在傳統酒店,龐雜的管理系統和彼此之間的內部損耗,已經嚴重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季琦說,他就是要這些弊端。
在現代化的市場上和在創業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平臺,相信你的夢想通過你的努力,你的選擇終究會實現,點亮你的幸福生活。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