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東西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許多人對以前的東西甚是喜愛而且很感興趣。因為這樣東西在隨著時間的流逝,價值變得越來越重要,于是古玩就發展起來了!開一家古玩店,怎樣才能致富呢?讓我們以前去看看他是怎樣開古玩店致富的。
開店要講究策略,別人看來非常難以經營的古玩店,在張華東手中卻被經營的有利可圖,都說古玩生意不好做,但張華東卻靠著的經營線路,每個月都能賺個上萬元,專做經紀。相比于老一輩的同行,張華東更喜歡稱自己是個古玩經紀人。他說,老派的古玩商以往都瞄準收入比較穩定,有時間和精力的中老年收藏者。其實,現在不少有投資意識的新富階層也開始關注古玩收藏,他們出手很猛,但由于經驗少,打眼(收藏行話,指看走了眼)的事情經常發生,往往砸下大量資金換回一屋子假東西。在張華東看來,對于新入行的收藏家來說,這會給出生意空間。于是,他決定在古玩經紀方面作為一番。
做經紀,就是我不光要把東西賣出去,還要為客戶做投資。簡單地說就是要讓東西在客戶手里升值,讓他想出手的時候不至于賠錢。為了樹立誠信,他還對買家承諾,經他出手的古玩,不管賣出去多久,藏家可以隨時退換。另外,買家從他店里買的東西,市場升值,可以放在店里寄賣。張華東說:買家比我賺得多,說明我的經紀很成功。
既然是做經紀人,張華東不重收藏愛好者,反而專做初涉收藏者的生意,讓買家跟著他的思路去轉。因為在他看來,只有讓買家跟著自己轉,讓他們的購買行為產生升值潛力,如同銀行的理財師幫助客戶投資理財一樣。張華東告訴記者,他前兩年極力向客戶收藏帽筒。這玩意兒原是清代官員用品,后變身為居家擺設,并成為女兒出嫁時的陪嫁品。2007年,看中了帽筒的升值空間,他從江浙一帶淘來的賣價不到一千元,到今年已經漲到了近2000了。
別看張華東現在生意挺火,其實,初開店時,頭3個月他就凈虧了3萬元。張華東總結認為,這是因為按傳統做法做古玩生意的成交周期太長。古玩業有一句話俗語,說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但他想,經營古玩也應該隨著時代發展,讓資金快速流動起來才能玩得轉。張華東直言,自己經手的藏品,平均利潤有20%就可以出手。就像短線炒股一樣,很多藏品看似賣虧了,實際上快速周轉了資金。比如2007年,他去江浙鄉下,花6000淘回一張民國晚期的紅木桌子,回重慶很快就以7000出手,而購買者后來再以15000賣出,我一點也不覺得冤。
當下,古玩越來越少,這就需要創造新的熱點。于是,張華東盯上了現玩。與真正的古玩相比,現玩價格便宜,鑒定難度又不高,非常適合初涉收藏的年輕玩家。由于現玩中近現代工藝人士的作品價值正日益凸顯,所以張華東在收集古玩雜件的同時,他還瞄準了民國晚期和當代玉雕、陶瓷、紫砂、根雕、漆雕、奇石等現玩。這些現玩的引入,讓他身邊聚集起一批鐵桿顧客。
甘蔗只吃一節甜就可以了,這就是張華東的古玩經紀人生意給我們的啟示。俗話說,吃得虧,才打得攏堆。殊不知,錢都被你一個人賺走了,誰還來跟你交朋友,做生意呢。張華東的生意經就不一樣,不僅幫客戶出主意,收集收藏品,鑒定真偽,還積極幫助客戶賺錢,這才有了信譽和口碑,也就有了回頭客。如果張華東也漫天要價,可能錢會一次賺不少,但恐怕也再沒有人愿意上門了。
張華東稱,開古玩鋪,一是買進,二是賣出,利潤就是中間的差價。但又不同于民用消費品的即買即賣,更不可能像賣蔬菜水果那樣天天要開張。它是個中長期的投資,不是短期的投機倒把行為。買進的時候要練眼。張華東告訴記者,開古玩收藏品店需要到各地淘古玩,現在仿制技術比較發達,稍微不留神,都有可能會遇到贗品,這就要求古玩商有一雙火眼金睛,不但能辨別真假、優劣,還要能評判出它的價值。為了鍛煉自己的眼力,張華東在經營時間上制定了三個三分之一。即每月用十天去店里,十天走古玩市場,十天研究學習古玩知識。
而賣出的時候就得講讓利。張華東稱,自古以來,做古玩生意都非常講究這一點。古玩經紀人要為客戶做投資,簡單地說就是要讓這件東西在客戶手里升值。所以賣給客戶的每件藏品,要幫客戶鑒定真偽、判斷價格,而不能為了自己獲利就漫天要價。買家從古玩商手上買的東西能賣出去,甚至比古玩商賺得多,這樣的客戶才能持久。
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中現在很少出現以前的東西,古玩在市場中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上述的張華東開了自己的古玩店,有著自己的創業方法和經驗,成功的將古玩店開的風生水起,贏得了屬于自己的人生財富。希望廣大投資古玩的朋友,一定要汲取張華東的經驗,打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