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的社會中,成功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成功的一開始也是很多人以為會失敗的開始,選擇到好的項目,加上自己的努力,創業成功就顯得更為簡單。我們一起看一則成功的案例吧!
2006年10月19日,在北京參加第四屆農交會的錦鯉養殖戶徐樹鈞。江蘇省蘇州市錦鯉魚養殖戶徐樹鈞:“這個損失,作為我們來講,挺慘重的,這魚基本上要損失30萬元人民幣。”對于一些人來說,一下子損失三、四拾萬元這可是一件大事,但是當這種事發生在徐樹鈞身上時,他卻表現的很從容。
這次徐樹鈞參加農交會有一個意外的收獲,農交會末了一天,一位客人以20萬元的高價,買走了徐樹鈞參加展出的一條“大正三色”錦鯉,不過此次北京之行,他的主要目的不是銷售,而是借這個機會推廣宣傳他的錦鯉。展會結束后,其余的錦鯉他全部運回蘇州繼續養殖,等待新的商機。
徐樹鈞是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區人。要說他養錦鯉的事,還得從一次與外商的偶然交談說起。1988年,徐樹均從事金魚等觀賞魚養殖和出口,他平均每個星期要向日本等國出口100多箱金魚。
次徐樹均在與一個叫后滕的日本客商交談時得知,聽了這些話徐樹鈞很激動,他請日本客商給他帶兩條小錦鯉作種魚,沒想到他的要求當場就被拒絕了。
錦鯉也叫緋鯉,號稱日本國魚,是稱為“觀賞魚”的水中活寶石。錦鯉源于中國,制種改良于日本,因魚呈現鮮艷似錦的色彩,變幻多姿的斑紋而得名。徐樹鈞初次看到錦鯉是在那件事發生一年以后,新加坡外商到蘇州投資開賓館,賓館里的池塘要投放觀賞魚,徐樹均拿下這個訂單后,到全國各地搜尋好的觀賞魚,末了他在福州市找到了國產錦鯉。
當時普通金魚只賣3到5元錢,它的價格是100到150一條,簡直就是天價。初次嘗到錦鯉高價甜頭的徐樹均很想自己養錦鯉,但是他卻無法拿到好的錦鯉種魚,他只好繼續從事金魚養殖和出口,由于他的金魚近親繁殖,售價越來越低,末了他不得不放棄金魚養殖和出口生意。
在蘇州市金魚館領養時,徐樹均搞起了觀賞魚展覽會。之后他又在蘇州市運河公園舉辦中國金魚,世界熱帶魚展覽,他又掙了4萬多元。
徐樹鈞一直認定養錦鯉是很好的生財之道。1999年6月,他拿著掙來的八萬多元,從一個北京客商手里買了30萬條國產錦鯉魚苗,本想靠這30萬條魚苗翻身的徐樹均,當年卻遇上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他跌到了事業的低谷。
大年初三這一天,徐樹均家里來了兩個客人,他們都在當地的水產養殖圈里很有名氣。一個是虎丘區水產技術的副所長錢學林,一個是蘇州特種水產養殖場的負責人顧泉男,徐樹均拿出家里僅有的23元錢招待了兩位客人,而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卻還空著肚子。
春節剛剛過,徐樹均帶著他剩下的28條錦鯉,來到了設施齊全,養殖技術人員的蘇州特種水產養殖場,結果養殖場的職工反對養殖錦鯉。在一片反對聲中,徐樹均用自己的錦鯉,自己料及的技術,等到這些魚長大之后,他開始向蘇州園林等旅游景區低價出售自己的錦鯉,讓市場來檢驗自己的產品。
通過向蘇州園林等旅游景區賣錦鯉,徐樹鈞賺到一筆錢,還吸引了定單。剛修建的常州中華恐龍館為了體現景區檔次,一次性就購買3萬條錦鯉,這讓他一下就賺90萬元。為了擴大養殖規模,徐樹鈞逐漸承包了整個蘇州特種水產養殖場,當他養錦鯉有了一定影響之后,一些朋友把日本的客商引見給他,一次一個日本客商看了徐樹均的錦鯉后說了一句話,這讓他對養殖錦鯉有了新的認識。
為了驗證自己錦鯉的品質,徐樹均決定和日本客商交朋友。2003年3月份,一個叫田中熊一郎的日本人邀請他去日本考察,這正中徐樹鈞下懷,親眼看了日本的錦鯉后,徐樹均大吃一驚。徐樹鈞:“當時去了以后,看見他們科學養魚,覺得他們的魚確實是好,他們是家庭式的養魚,大約是5畝地,他能搞到1.5億,折合2千萬元人民幣,當時我就呆了?!?
回國后,徐樹均從一個臺資企業朋友手里拿到了很多條,與日本錦鯉品質接近的臺灣錦鯉魚苗,這令他很興奮。當時急于求成,每天拼命地喂,一喂以后,造成什么呢,就是它吃得太飽,當時束手無策,那么后來就剩余幾千條吧。
到了2005年,日本錦鯉逐漸流入中國市場,徐樹鈞用自己養大的幾千條錦鯉和從廣東購買的一批日本錦鯉雜交,1條能賣一、二千元,這另錦鯉養殖同行很羨慕。
要養品質好的錦鯉,技術是關鍵,這些年,徐樹均先后六次帶家人去日本學習錦鯉養殖技術,但是每次學習都不順利。為了能真正了解日本養殖錦鯉的核心技術,徐樹鈞干脆讓小兒子到日本留學,業余時間到日本人的養殖場打工,學習錦鯉養殖技術。
徐樹均把他們學來的養殖技術和自己摸索的經驗,全都用在了錦鯉養殖中,由于他的錦鯉抗寒能力強,品質也比較好,很快從省內銷到了省外。就在記者采訪時,還正巧碰上了他們給錦鯉消毒的一幕。
在現代的社會中,像徐樹鈞那樣以23元的低成本并不多。從他的致富事跡中,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發就是創業要努力,會遇到失敗,會遇到挫折,與失敗挫折抗爭到底,就一定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希望對廣大投資者起到精神上的鼓勵,事業上的成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