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個新名詞正在流行——SAHD(stay-at-home dads),即“家庭婦男”。在英國,有60萬男性在家里當全職丈夫,是多年前的10倍。在美國,至少170萬個失業的已婚男子靠妻子來支付家庭生活賬單,一家電視臺還為此開播了名為《好萊塢“家庭婦男”》的節目,反響強烈。世界各地“家庭婦男”增加勢頭有增無減。
一般的家庭婦男給大家的印象和家庭婦女差不多,無非就是在家里掃掃衛生,做飯做菜,帶帶孩子。肯定賺錢的壓力都在女人身上。基本上是這樣也沒錯。不過今天故事的男主角,可是個特別的家庭婦男。
小李自從做了家庭婦男以后,平時也沒有什么愛好,他喜歡下班后推著手推車逛超市,然后自己回家做飯。時間長了,他發現手推車的把手上都是光禿禿的,為何不能加點東西呢?比如廣告什么的。
經過一番了解,小李掌握了手推車廣告的整個操作流程。單個手推車不是媒體,但幾百幾千部手推車所形成的網絡,就是媒體了。一個超市就是一類商品的市場,產品陳列,本身就是一個傳播商品信息的渠道。這里的消費群體多具有一定的購買力,消費群體以20~35歲的年輕人居多,還有部分是有一定固定收入的中老年人,而這一群體與品牌客戶目標消費人群相匹配。把廣告框加在大型超市手推車上,實際上就是做一個流動廣告。
超市客流量大,購物車作為超市購物的輔助工具,每天都會反復與大量消費者“親密接觸”,不管是誰,都可輕易看到上面的廣告。與車載廣告等“途中媒體”相比,手推車廣告的訴求目標更為直接,“命中率”更高。來自廣告市場的一份調查顯示,40%的受調查者表示關注過手推車上面的廣告,表明這種方式做廣告并不讓人反感。
現在,小李每個月的經營收入能達60萬元左右,市場還在不斷的擴大當中。目前受戶外廣告大面積拆除的刺激,手推車廣告的業務量也大幅增長。連超市之外的客戶也開始關注手推車這個廣告市場。例如,萬達電影院就已經和他簽訂了投放廣告的合同。
小李說要想在創業起步階段就發現能長久生存的商機,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別人成功模式的模仿。但模仿也要講究方法,并不是單純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深入地了解其精髓,這才不至于出現東施效顰的窘態。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