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小本小吃生意不屑一顧,因為感覺它上不了臺面,可是你們知道嗎?正是這個被人看不起的行業,有人把它做到了年收益500萬,所以一個行業是不分貴賤的,只有打破固定思維模式你才能夠創富!
這家煎餅鋪的老板叫赫暢,典型的80后創業者。從22歲起他先后經歷了百度、去哪兒、谷歌擔任品牌與用戶體驗管理工作,26歲與英國傳奇廣告教父薩奇兄弟創辦4A數字營銷公司,28歲創建數字創意公司DIF。黃太吉是他的第三次創業。
關于黃太吉的來由,還要先從一個人說起,這就是現在黃太吉的老板娘。據了解,在經歷了幾番跳槽之后,赫暢特別想自己做點事兒,但又苦于不知具體做些什么,就在此時,他認識了現在的黃太吉的老板娘,一個地道的天津姑娘,隨后赫暢開始經常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之間。由于老婆是天津人,自己和老婆都喜歡吃煎餅,所以開始對做煎餅這件事產生了興趣。
兩個人經過商量,決定做一家煎餅鋪,但店鋪形式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街頭店,他希望能夠煎餅之前在人們腦海中的印象,于是他決定把煎餅店開進北京的CBD。經過三四個月的緊張籌備,就在一切準備就緒隨時可以開業時,店鋪的名字卻還沒有想好,如何起個朗朗上口又便于記憶的名字,這著實讓做了多年品牌管理的赫暢傷了不少腦筋。
赫暢告訴記者,自己想了很多名字,但是卻始終沒有一個讓自己特別滿意。“黃太吉”這個名字是自己晚上做夢時夢見的名字。由于自己是來自于哈爾濱的滿族人,自己的滿族姓氏為赫舍里,于是他將小鋪起名為黃太吉,取意“皇太極”之意。名字取好后,緊接著就開始籌劃著開業。作為一個沒有任何餐飲從業經驗的人,為了保險起見,他特意選了一個周末作為天開業日子,他依稀記得開業當天大概賣了幾百塊錢。
一個標準版的煎餅定價9.5元,對于這個定價赫暢有自己的道理。“純綠豆面、生態生菜、無礬現炸油條這都是我們的競爭優勢。我希望在未來5~7年,把黃太吉做成閉環,環節的用料都能夠自己供應,但這需要逐步實現”赫暢說。
赫暢坦言公司現在發展雖然還算一帆風順,但是也遇到了瓶頸,因為不具備管理知識,在員工管理和公司發展上有時會出現紕漏,所以他打算未來兩年之內構建完善的管理體制,讓我們共同祝愿黃太吉能夠發展越來越好,成為餐飲界的真正皇太極!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