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草鞋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東西了,草鞋穿著又舒服又實用。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草鞋逐漸退出了市場,很多人也不知道草鞋為何物了。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唄淘汰的草鞋卻讓一個農村姑娘走上了創業致富的道路。
李惠月是一個西安農村的姑娘,1998年,19歲的她高中畢業后就待在家里無所事事,成天靠給爺爺揉肩捶腿打發時間,李惠月心里卻一直夢想著要好好創造一番大事業。
第二年初夏,李惠月的爺爺得了腳氣病,嘆著氣說想穿一穿早年的草鞋,因為穿草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生腳氣的,可是現在草鞋早就已經絕跡了,到哪兒去買呢?沒想到,李惠月的父親居然自己就會編草鞋,編好草鞋后,爺爺穿上一試,開心地笑了。一心想著創業的李惠月好像突然發現了商機,她就對父親說:“你給我編20雙草鞋吧,我要去賣草鞋!”
父親沒答應,說這年頭有誰會買草鞋?但李惠月不依不饒,父親被纏得沒辦法,只好帶著她割回了一背簍青草,曬干后,父親把草搓成細繩,李惠月跟著父親學,兩人半天工夫就編好了20雙草鞋。李惠月騎上自行車走村竄巷去叫賣,很多人都嘲笑她啥生意不能做居然想到要賣草鞋。逛了五六個村子,李惠月不僅沒賣出一雙鞋子,還被潑了一身的“冷水”,只好騎著車子回到家。沮喪之余,李惠月意識到,草鞋在農村是沒有市場的,在城里會怎么樣呢?
第二天,李惠月拎著20雙草鞋趕到城里的小商品市場,一連問了好幾家店鋪都沒人愿意購買。細心的李惠月發現,自己的這些草鞋雖然質量牢固,但是與市場上的鞋子比起來,顯然太過老土,于是就想著要在草鞋里編進一些時尚元素,當她對幾個老板說了這個想法,幾個老板居然都表示,到時候看貨,如果滿意的話愿意先做做代銷。
李惠月興奮地回到家,和父親一起商量怎么樣才能讓草鞋擺脫土氣,很快,他們開始從選材上區分干草的顏色,并用這些顏色編成了一些“圖案草鞋”或“花紋草鞋”,同時加進一些可愛的小飾件,幾天后,100雙時尚草鞋就編織好了。為了迅速打開市場,李惠月又印制了一些名片。她把鞋子送到了西安的小商品市場,以每雙10元錢的價格賣了出去。
首戰告捷后,李惠月并沒有急著回家,而是拿著末了一雙樣品鞋,沿著大街小巷逛了一圈,一看見鞋店就進去推銷鞋子發名片,結果一路走一路聯系,竟談妥了十幾宗代銷生意。李惠月立刻回家招工趕貨。沒多久,她的草鞋引起西安威龍鞋城商家們的注意,大家紛紛主動聯系上李惠月,要求拿貨。到了炎夏的時候,李惠月每天生產1000雙以上才能供得上商家的銷售。
天氣漸漸轉涼后,李惠月的草鞋也開始滯銷了,她就成天在外奔波聯系業務。
有一次她到一家賓館里住宿,覺得賓館里的紙拖鞋很不舒服,碰水就爛,她忽然有了主意:全國有這么多的賓館,假如能讓草鞋打進賓館,那該是多大的市場!考慮到賓館里的拖鞋是免費提供給顧客的,李惠珍就組織技術工研發出了一款更便宜更實用的草鞋,送到賓館一試,結果對方立刻和她簽下了每月供應3000雙的單子,這些美觀的草鞋穿了還可以帶回家接著穿,連賓館的生意都好了起來。一傳十,十傳百,不到一個月時間,李惠月的草拖鞋就進駐了西安市的20多家賓館。
經過10多年努力,現在,李惠月的草鞋已經擁有麥桿棉鞋、彩色鞋、情侶鞋、勵志鞋和漫畫鞋等眾多系列,銷路越拓越寬,不僅全國各地都有她的草鞋身影,而且還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每月銷售額達數百萬元,李惠月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農村姑娘,成了遠近聞名的“草鞋富姐”!
從李惠月的創業故事上我們可以看到,創業并不是一件多么不可實現的事,你的成功與你自身對生活的觀察是分不開的,善于觀察,你也會發現身體的創業商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