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大家都共同知曉一個品牌“老干媽”,“老干媽”麻辣醬色澤紅亮,辣椒香脆麻辣,吃到嘴里感覺香辣可口,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很多年輕人在外打拼,沒有時間回家,但是每當吃到“老干媽”都會有一股暖流從心底流過。“老干媽”這三個字也享譽國內外。
“老干媽”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但是誰又知道“老干媽”的創始人,陶華碧是個只會寫自己名字的農村婦女呢!就是這樣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創造了億萬的財富,打造了一個億萬帝國。陶華碧現在已經有51歲,是“老干媽”大企業的董事長,有員工1300多名,這樣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是如何掌管一個這么大的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勝利的呢!
絕招一:以靈起家
由于家里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為了生存,她很小就去打工和擺地攤。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用四處揀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當時,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醬,作為拌涼粉的一種作料,結果生意十分興隆。
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后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居然都轉身就走。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會這樣?難道來我這里的顧客并不是喜歡吃涼粉,而是喜歡吃我做的麻辣醬?!
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機敏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制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
“絕招”二:以情經商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此時,對于陶華碧來說,較大的難題并不是生產方面,而是來自管理上的壓力。
雖然沒有文化,但陶華碧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一個人,感動一群人;關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動整個集體。果然,這種親情化的“感情投資”,使陶華碧和“老干媽”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減。在員工的心目中,陶華碧就像媽媽一樣可親可愛可敬;在公司里,沒有人叫她董事長,全都叫她“老干媽”。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時間,“老干媽”公司就迅速壯大,發展到1200人,產值近3億元,上繳國家稅收4315萬元。如今,“老干媽”公司累計產值已達13億,每年納稅1.8億,名列中國私營企業50強排行榜的第5名。
“老干媽”億萬富翁的成功秘訣
100個人眼中有100個哈姆雷特,那億萬富翁呢?
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億萬富翁無非有這些構成要素:祖業,比如洛克菲勒;科技先鋒,比如比爾·蓋茨;資本高手,比如丁磊……還有那一大批通過房地產、保健品等“時代機會”發起來的企業家。說到底,靠的都是些大機會、大知識、大實力。
但“老干媽麻辣醬”的陶華碧靠了什么?論實力,丈夫早逝,上世紀90年代之前,她還拖著兩個小孩到處打工和擺地攤;論機會,做的是麻辣醬,是傳統不過的產業;論知識,就更談不上了,她不僅沒有留過洋,讀過大學,甚至連珠三角地區一些“洗腳上田”的小學畢業、初中畢業的老板都不如———只認識三個字,而那還是當了老板以后才學的!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認為別人是官二代或者是富二代,他們就一定會成功,因為他們有很好的條件,為自己的不成功和不努力找借口。其實并不是你擁有好的基礎,你擁好的條件就一定能成功的,所以如果你還在默默的為著自己的理想而打拼,那就一定要堅持,我們要像“老干媽”一樣,雖然有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要依然去努力。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