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能創業,都能成功創造自己的事業,不論是做哪一行,做精,做得出色,就能成為出色的創業者,下面就來看看小張的創業故事,看看他怎樣通過開報亭成功創造事業!
大家都覺得哪種書報攤不賺錢,但那是在廣東江門市的江海路上有一家名為“四海書報”的書報攤卻很例外!月平均盈利額達到8000元左右。小本創業,怎么開書報亭?它是怎么經營的呢?
2001年3月,小張來到廣東江門打工。由于很久沒找到工作,小張就把姐姐的書報攤接了過來。其實賣書報的毛利極小,一本雜志只能賺將近1塊錢,一份報紙能賺一兩毛,可一天也賣不上幾本雜志。怎樣才能多賺錢呢?小張絞盡腦汁地想啊!
小本創業,怎么開書報亭?有一天,小張的書報攤里進來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他們一口氣買了十幾本雜志,有《打工妹》、《打工知音》、《深圳青年》、《戀愛婚姻家庭》等。小張問女孩:“你愛看這么多種雜志嗎?”她說:“不是,一個人哪能看那么多!小張一本,別的都是他給別人帶的。”原來,他們工廠附近都沒有書店和書攤,且離城里又遠,進一次城不容易,所以誰來了都會幫別人帶些新出的雜志回去。他們廠區周圍又沒有什么娛樂場所,每天下了班就只能看電視,電視里盡演些皇帝俠客什么的,看多了就膩,所以很多人喜歡看雜志。
那兩個人走后,小張就開始琢磨:他們那里愁買不到雜志,小張這里卻愁賣不出去,如果試著把雜志直接送到那里去賣,不是皆大歡喜?不到半個小時,小張帶去的雜志就銷出了一大半。回來一清點,那半個小時的營業額比小張在城里一天賣得還多。
這可讓小張發現了一個的商機:江門市沒有大規模的工業區,工廠大多是零星地分布在郊區各地,交通不便,大的書商不愿意開展上門售書業務,這就為小張的雜志零售提供了一個廣大的市常小張決定去開拓這片市常小張把城里書報攤的營業時間改變了一下,上午在城里守攤,午后4點關門,輪流去各地工廠擺流動書攤賣書。這一改變很快就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書報攤的雜志銷售量由初的每月不足1000冊一下子猛增到了將近3000冊。
為了方便讀者買雜志,小張還開展了電話送書業務,小張印制了名片、廣告宣傳單,隨銷出的雜志分發,讀者打小張的電話,很快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讀物。這項服務很受打工者的歡迎,小張的銷售額又大幅攀升,而且隨著業務量的擴大,送書的成本很快就降了下來。
打工者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的喜好十分廣泛。小本創業,怎么開書報亭?江門的書報攤老板通常只經營少數幾種比較流行的雜志,小張把他們需要的雜志記錄下來,從圖書市場進貨,每月負責送到他們的手中。這樣,小張的口碑越來越好,業務量也大到需要增加三名員工的地步。
看了上面小張的小本創業故事,希望廣大創業者能明白,有決心,不管什么行業都能做出大事業,都能賺大錢,希望這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