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柿子,很多人都很熟悉,這不過就是深秋時期的一種食物而已,價格不貴,味道也說不上什么好,是否對人體有益,也不知道,因此并不是一個受到市場歡迎的水果品種,但如今卻依靠著對柿子銷售的新思路,帶領著村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距離紅巖村只有幾公里的蓮花鎮交易市場,是恭城月柿早的交易市場之一,幾年前,紅巖村的村民都是拉著柿子跑到這里叫賣,兩角錢一斤,一角錢一斤,都沒人要。在2002年價格跌至了大約谷。南來北往的客商都會云集在這里,精明的商販抓住村民急于出售的心理,遲遲不肯收購。
紅巖村的黨支部書記朱培明和村里的干部合計,縣里的柑橘價格一直穩定,不如先到附近的柑橘園取取經。結果還真讓他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紅巖村黨支部書記朱培明:“他接待了游客到自己的果園去采果,就是自己在那里現賣,在地里現賣,從市場來說價格肯定是有一點變動。我們到市場去賣可能是一元錢,游客到這里親自去摘果可能給1.5元或2元給你?!?/P>
回到村里朱培明和大伙商量,利用自然優勢,搞個農家樂弄個休閑游,這樣游客就能在娛樂中參與采摘形成自然消費。這個價錢不錯不會比市場低。雖然依靠著萬畝柿林,紅巖村的休閑旅游搞得有聲有色??伤麄兦闳f算還是忘記了一點,柿子和柑橘有個本質的區別。只能看不能吃,這讓紅巖村的休閑采摘大打折扣。
雖然村民們都極力推銷自家的柿子,可銷售出的卻是寥寥無幾。一個人就是摘幾斤或者十斤,多就是這樣了?;旧峡梢哉f對我們銷量沒有產生什么影響?!睒渖系氖磷尤恿藢嵲诳上?,無奈之下村民只能都搬回家。為了防止柿子爛掉,紅巖村里的家家戶戶都搭起了架子,曬上了柿餅。
幾天后他主動跑到了縣城,找到同行的中方代表,打聽出這幾位韓國游客本來看到商機準備收購柿餅出口,可條件不能符合他們的要求。韓國經銷商中方代表鄭毅說,“韓國人比較喜歡吃甜的,就是越甜越好,顏色是紅亮的就是一片紅亮的。不能出現偏黃或者淡黃的那種?!迸嗝髡冶榱舜謇锝涷炟S富的老人,尋求不同的制作工藝。
達到韓國客商的要求,就改變柿餅的色澤,增加甜度。朱末了還是王秀貞老人給出了辦法!找對了方子用對了藥,朱培明每天清晨都會帶著大家統一行動,一個月過后,一批晶瑩透亮的柿餅制作了出來。在朱培明的邀請下,韓國客商第二次來到了紅巖村。這次品嘗之后,他們馬上簽訂了供銷協議。
紅巖村黨支部書記朱培明:“整個村一年出口可能是15萬到20萬斤這樣,總產量我們是30萬斤到40萬斤。”挖掘出了新的商機,農場品增收,真的實現了。
朱培明又組織村民在5月和6月柿子樹修剪的時候,收集起不要的葉子,按照規格進行加工,以每張3分錢的價格出售,賣給日本做壽司。如今,農場品增收,紅巖村的萬畝柿林都是一樹三賣,秋季賣鮮果,冬季賣柿餅,夏季還能賣葉子,這三頭并進的發財路每年都能為村民帶來六百多萬元的收入。
柿子賣不掉,可以賣柿餅,通過技術的革新,得到消費者的需求,不僅能夠讓村人們的柿子不用浪費掉,而且價格更高,利潤回報更為豐厚,一個思路,就改變了整個村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