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不分貧賤,能夠賺錢的項目都是好項目。人也無貴賤之分,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人,都會令人欽佩。一個北大才子通過賣豬肉來實現自己創業夢,獲取一番別樣的財富。
23日,2012年廣東十大新聞人物舉行頒獎典禮。壹號土豬創始人暨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生獲此殊榮。他以“研究生賣豬肉”打響了壹號土豬的名聲,建立了國內“屠夫學校”,專營店增長速度處于全國地位,2012年廣東壹號土豬引入風投,估值達40億元。
幾天前,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曾邀請他和北大另一位好的“賣肉才子”陸步軒一起參加了今年3月份在北大舉辦的一場講座,與學子們交流。
放棄穩定的工作
陸步軒,2003年因媒體報道“北大才子街頭賣肉”而一炮走紅。3年后,北大師兄陳生也在廣東悄悄蓋起了豬舍。如今,陸步軒重回政府部門,陳生卻將“賣肉”做成了事業。目前,在廣東城市分散著500多家“壹號土豬”檔口,2012年銷售量近20萬頭,銷售額近6億元;2013年新年伊始,陳生邁開擴張步伐,強勢挺進上海,計劃跨過長江北上。
想當年,陳生從北京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地方政府的秘書科當公務員。照常理,能夠擔任公職是很多人羨慕的事情。然而陳生卻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那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下海了。理由是“窮怕了”,“機關收入特別低”。下海后,他賣過菜,賣過白酒,賣過房子,賣過飲料、養過雞。
終決定賣豬肉
當時北大經濟系高才生陳生以“劣幣驅逐良幣”的理論分析當時的豬肉市場格局。“自由市場競爭下,好豬肉都被劣質品替代,魚龍混雜。”他說。2006年,他在廣東做了大量實地調研,結果顯示廣州土豬豬肉僅占1%,湛江市占30%,縣城占50%,而鄉鎮一級則幾乎是。
他意識到機會來了。2005年底,他開始涉足養殖業,準備賣豬肉。為了了解行情,戴著眼鏡一副書生氣的他曾操刀剁排骨、賣豬肉,引來不少顧客詫異的目光。當他決定步陸步軒后塵時,曾遭到母親的激烈反對,岳父甚至讓女兒告訴陳生,接受電視采訪時“不要讓鄉親們看到”。
他回到湛江老家,果斷撤了雞欄,開始投建豬舍,先期投入幾百萬元買了2000頭豬。
制定“公司+農戶”模式
不幸的是,他的步被母親言中。在與豬打交道的過程中,知識分子顯得捉襟見肘。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陳生實施8小時工作制,導致豬種成活率只有85%。“員工實行三班倒,交接時恰逢母豬生崽,稍不注意豬種就死了。”
坐在辦公室的人,非常的體面,然而,他們實現了自我價值較大化了嗎?陳生的故事告訴我們,敢于嘗試,堅信自己是對的,什么樣的明天就在掌握之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