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P2P靠什么“賺錢”?——借錢給別人要考慮的“6個前提”
投資收益來源于兩部分:時間和價值成長。現在,我們要說第三種可能性:風險價值,英文叫ValueatRisk。
像老班這樣的老派投資者,把獲得這種投資收益的行為統統叫:投機。不得不承認,世 界上大部分的投資機會都在這個行列中。P2P就是其中一員。
通過網絡,借錢給別人,然后在一定的期限里收回本金和利息——這就是P2P的全部商業模式啦!很多人開玩笑說,中國人就愛投機。我覺得有道理,從國內雨后春筍一樣增長的P2P平臺數量就能看出來。
作為普及,先跟大家說說關于開始網絡借貸之前要明白的六件事兒。
1、玩p2p怎么“賺錢”:
P2P,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網絡實現直接借貸,國內通常成為“人人貸”。自2005年以來,歐美興起了很多這樣的“平臺”,Zopa、Lendingclub等模式被廣泛復制,國內平臺在2012年線上累計交易額超過100億元。相當于1/8個西藏自治區的GDP。
對于投資人來講,P2P賺取的是資金的時間和風險溢價。
與其他類型的投資相比,P2P是借助平臺建立起投資人與陌生借款人的直接聯系,賺取利息收益,屬于民間直接放貸行為。
2、P2P高收益違法嗎?
作為小白,你可能不知道,國家是允許“民間借貸”的,但不保護高利貸。
依據 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 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也就是說,貸款利息4倍以內的錢(本金+利息)是可以通過正當的司法途徑追回的。根據收益預期看,P2P是受法律保護的。
(貸款利息其實相當于借款人的成本)
3、把錢借給陌生人安 全嗎?
P2P平臺的作用是提供撮合交易。正規的平臺既不會碰觸到投資人的資金,也不會建立資金池,而是由投資人和借款人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或其他支付渠道發生直接的借貸關系,產生資金往來,模式如下:
所以,正規的平臺是不會產生“額外的風險“的。作為投資人,應該衡量的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負責任地說,沒有數據和案例顯示,熟人比陌生人更愛還錢。美國P2P的發展也說明了這一點,如果借款人能夠理解“借錢的真實成本”,他可會傾向于償還在能力范圍內的借款以便日后獲得更多的借款。
當然,詐騙行為不在今天的討論范圍內。日后的課,會講到“如何甄別還不了錢的標”。
4、平臺能抵擋風險嗎?
不能。P2P平臺能扮演好中介已經不容易了。其實,在現代金融里,很多機構并不創造價值。比如銀行,吸存、放貸,用的也是投資人的錢,但由于利差驚人,所以儲戶實際上是無風險“投資”,只是收益太低,一年 高只有3.25%。但借款人(貸款)的借款成本并不比P2P低很多,尤其是信用貸款。
(存款利率相當于儲戶的投資收益)
P2P網貸是投資人和借款人雙方約定利息,基于借款標的的類型、期限和金額等,這些投資的利率能夠達到年化10%~20%,收益比銀行存款高出數倍,但是,風險自擔。這個風險是什么呢?
平臺倒閉是 大的風險,銀行有存款準備金做“擔保”,P2P平臺都是“私企”,即使不是惡意倒閉也有經營風險。
壞賬是第二大風險,借款人還不了錢。還是息差的問題,銀行個人貸款壞賬率低,第 一是因為審核嚴格、第二是因為成本低(存款利息),所以有一定壞賬也不至于沒錢支付存款利息,民間借款就不一定了。
5、投資需要有哪些資格?
因為是“互聯網金融”,P2P的投資流程相對較為容易。
P2P理財有線上和線下模式,線上模式部分理財人直接到P2P平臺網站,注冊成為會員,如果要進行理財,則需要進行身份認證和綁定開通了網上銀行的銀行卡,或在平臺合作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開通賬戶;線下模式則是P2P平臺方通過線下團隊開發理財客戶,他們一般有門店或者“理財中心”,通常叫“**貸”或者“**財富”。
老班的忠告:別看名字,看實質!
6、參與門檻高不高
不同P2P平臺對投資人是有門檻限制的,但和其他成熟的投資相比,基本算是“屌絲”投資典范。門檻也往往跟收益相關。
啟示門檻額度是50~100元人民幣,比如拍拍貸、瑞銀貸、人人貸等平臺的一般借款標的 低投資額度都是50元;但是對于諸如“定存寶”、“月息通”和“理財”等理財類的產品門檻會高一些,為1000元人民幣,有的甚至要更高達到10000元起投金額,比如“定存寶”起投金額為1000元。
這些門檻高的“理財計劃”其實就是由平臺先甄別一遍借款產品,P2P叫“標”,不同的標表面上看可能承諾收益是一樣的,但風險差距。
兼具網絡和金融特點的P2P,其實投資的邏輯并不復雜,但對投資人來說難的是逐一甄別。安投網6月將正式上線,先了解,再投資吧!
相關閱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