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不僅要會創業,更要懂創業。會創業就是要會做事、會實操,會發現需求、會創造產品、會獲取用戶。懂創業就是要懂融資知識、懂資本運作,知道如何繞業路上那些非產品性、非業務性的坑。
如果我們兩個同時做兩個創業項目,你能力很強,你比我做得好很多。但,你不懂創業這件事本身,比如合伙人怎么找、股份怎么分、怎樣找融資等等,那么很有可能末了失敗的反倒是你。所以,只會創業、只會做事情是不行的,要積極了解創業本身。搞好這些,是創業成功的前提,必備前提。
那么,創業者應該具備基本的創業知識有哪些呢?今天說幾個創業者渴望了解、投資人也希望大家知道的。
第 一,分清不同的創業類型
隨著互聯網行業、資本推動的創業浪潮的興起,所謂創業已經和舊時的做買賣不同。過去,開買賣、干事業,講究的是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講究投入后盡快見效益、收入滾動增長,很快盈利、靠利潤或貸款(貸款也得靠利潤還賬)把事情做大。現在不一樣,尤其是做個網站、做個APP,講究的是資本推動,靠免費、靠燒錢來獲取用戶,之后成規模了再去考慮掙錢的事兒。
所以,不同的創業,路線不同。資本支持的創業,需要的是爆發、可復制、可規模擴張。資本幾百萬扔進去給你開個飯館,你每年反他一百萬利潤,對他毫無價值。資本渴望的是上百倍的回報。比如陳歐的聚美優品讓徐小平老師獲得600倍以上回報、阿里上市讓孫正義成為亞洲首富等等。為什么傳統中餐投的人少?中餐難以標準化,全憑大廚一哆嗦。而像奶茶、炸雞排、真功夫這些,都是做到了高度的標準化,可以全國復制擴張,會有爆發性的增長,所以資本愿意投。
創業實則無貴賤之分。你開個麻辣燙、你開個電商平臺,其實都叫創業。不同的項目類型,可能和你的個人理想、價值觀、過去的經歷、家庭背景、社會環境等等有關系。我們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類型的創業,創業也未必是做成上市公司、幾千人規模才好。資本不投,不代表不是好生意。相反,創投獅反倒很羨慕那些經營自己事業、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實干家。商業的本質就是掙錢。如果你有機會創造一個上來就掙錢不用燒融資的事業,那么你一定比90%以上的融了很多錢的創業者更有未來(90%融到資的末了都會死掉滴,末了還是窮得叮當響)。
所以,大家在創業初期,就要看明白自己這是個什么生意,能否爆發、百倍增長、市場多大、天花板在哪兒。如果想不清楚、或是項目不具備這些要素,那就建議不要去考慮融資了,融資純屬浪費時間。
另外,項目制公司,靠接一個一個項目活下去的、靠政府關系接項目活下去的、或者比如廣告公司這種行業暗流太多、財務狀況比較亂的,資本也基本不會投的。
第二,創業合伙人和股份分配
創業找合伙人是個大學問。現在已經不是一個老板把事業做起來的年代了(現在開始只討論資本關注的創業)。合伙人一般來講是2-4人,1人肯定不行,5人或更多就有點多了,核心團隊成員、老員工可以靠給期權來激勵,但未必是原始股。拿著原始股的合伙人,也就是創始人、聯合創始人,都是不可或缺、與公司共存亡的人。找合伙人講究的是互補,技能上互補、性格上互補,甚至高矮胖瘦沒準都要互補。幾個合伙人,未來會在企業中各管一攤。也有說法講,各方向的合伙人,就是公司這部分的天花板。所以,創始人、合伙人,除了能力,也要有棒的學習能力,快速適應、不斷學習,隨著公司發展,你會感到自己能力、知識上的不足。另外,合伙人之間性格上也要互補。比如創始人是處世圓滑型的,那合伙人就可以找一位稍顯激進、棱角分明但能力強、雖沖動但肯聽取意見的。創始人是大開大合、不拘小節的,那合伙人就可以找一位做事認真細致、精打細算的。甚至是男女搭配。
至于團隊股權分配上,我的觀點和大多數投資人、大多數名家文章一樣。創始人要有絕 對控股權,比如51%、60%。剩下兩位合伙人每人10幾、20幾。這樣做,出于這么幾個考慮:
1.創始人是夢想的創造者,沒有他舉旗高呼,就沒有這件事情。或者說,他不堅持決定真的去做,別人也許就不做了。決心、驅動力,這是創始人和聯合創始人(合伙人) 大的區別。
2.創始人是夢想的者,無論是未來業務方向的調整、還是公司發展、生存遇到困難,創始人都要堅定不移,點燃一盞希望之燈。有的時候,在生死關頭,憑得就是一種信念,創始人應具備這種素質,也配得上這些股份。
3.創始人對公司、對業務方向要有絕 對控制力。這里的控制力,不是說獨斷專行。董事會大家也許都是一票,但在95%以上的情況中,爭議和統一都是在私下完成的。在創業初期,大家就要明確,這個項目誰是老大,遇到嚴重分歧,創始人具備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說服別人的能力(看看京東的劉強東,每次融資重要的條件就是,自己要對公司有絕 對的控制權,當年是他力排眾議,打造了京東自建物流這一核心競爭力的)。創始人到底具不具備這樣的素質,如果說大家對此有疑問,對你有疑問,勸你別創業、別主導創業,也許聯合創始人的身份更適合你。
4.創始人占多數股份,也是資本的要求、人性的要求。記住,合格的、職業的投資人,一定是幫忙不添亂的,他們希望輔助你做成這件事情。如果創始人股份太少,幾輪融資稀釋后,創始人股份所剩無幾,自然會心里產生動搖、感到自己創立的項目末了成了給別人打工,這樣一定會出問題。所以,想融資、想讓企業健康發展,股份比例調整好。(因為初期股份分配有問題,導致很好的項目終合伙人分家、內亂、創始人被投資人擠走、下一輪融資進不來,末了項目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
另外,創業初期,有人出錢、有人出力、有人介紹資源,有人全職、有人兼職,有人重感情、有人很商業,這些事和股份怎么掛鉤、怎么處理初期股份分配的問題,都是很有學問和技巧的。以后有機會慢慢說。
第三,什么時候可以去融資?
創業者跑來找我多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希望去融資,可是真的到時候了么?我們要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的項目:
1.是否是可以融到資的項目?項目是否是資本喜歡的類型、項目本身是否靠譜、團隊是否靠譜、市場和行業情況如何等等。這幾點也是投資人投你時想的,以后有機會再展開說。
2.項目進展到什么階段了?一般來講,idea階段的項目99%拿不到融資的。別看那些忽悠人的標題黨什么拉屎時用手紙記錄靈感、半夜起床摸黑寫了商業方案、見投資人3分鐘敲定500W亂七八糟的。除非你是什么京東副總裁出來創業,否則根本不可能憑idea拿到融資。老老實實去做:市場調研、找人聊想法并修正、找合伙人、找團隊、自己出點錢把DEMO做出來、快速投放取得第 一批用戶、聽聽反饋、迭代產品、做出一定用戶量、尋求曝光。沒別的辦法,別瞎琢磨了。相信我:很多事,回過頭來,你會發現,時間往往是 大的成本。創業切忌浪費時間。
3.你是否準備好了見投資人?見投資人之前要做些什么功課、做哪些準備、投資人會問你什么問題、如何應答等等,像求職面試一樣都是技能、技巧和經驗。另外,融資需要經歷哪幾個步驟、簽署哪些文件、一些核心條款是什么意思等等,都是需要補充的知識。今天不細說了。
第四,去哪里找投資人?
假如你真到了找融資的階段了,那么應該去哪里找投資人呢?找投資人、找融資的辦法很多:
1.朋友介紹,這是靠譜的。如果你真的在互聯網、創業這個圈子里,有一定積累、人脈,找朋友介紹兩個投資人不會是問題。朋友介紹的投資人,有一層親近感在,更容易取得信任。
2.去向投資人的郵箱扔計劃書。相信我,我目前沒聽哪個創始人親口承認,他是靠這招約到投資人的。
3.參加各種創業沙龍、路演活動認識投資人。這是一種比較靠譜的方法。在創業沙龍、路演活動上,投資人還是比較愿意和創業者交流的。但是這時候,投資人時間很少,你要用2分鐘迅速闡述你的項目并說清楚現狀和亮點,比如用戶量、留存率等等。交換個聯系方式,后面約見。這里要注意兩個問題是:第 一,往往活動結束后,投資人會被大量創業者圍住,這不是好時機。好時機是活動開始前,投資人、嘉賓全在第 一排無聊發呆玩手機,這時果斷出擊,效果出奇。第二,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加對方微信。有的時候,一張名片換過,投資人就給你忘了,打電話也記不起來,微信好歹能看看照片。加上微信,本能的就有一種“朋友”的錯覺,一般沒人會刪你,后面再慢慢勾搭。和追姑娘一個道理。
4.通過投融資平臺找到投資人。現在有很多投融資平臺,像創投圈等。也有些3W咖啡、36氪這類的組織,也提供投融資對接服務。他們有很好的資源,大家只需要在平臺上注冊并遞交項目、或者線下參加他們的活動、和他們負責人聊,都有機會。
5.直接參加路演、創業大賽。現在行業里的路演、創業大賽太多了,每個月得有10家以上單位在舉辦路演,每年有幾百場創業大賽。創業者一定要學會甄別,多問問周圍朋友,多找找以前的活動報道。要關注主辦方是否權威和、到場投資人嘉賓級別是否夠高、投資人是否夠多、活動規格是否高、除了路演展示外還能提供什么別的(比如后續投融資對接服務、資源整合等等)。但凡不加篩選、沒什么人氣的路演,都是沒含金量的。不過如果有機會上路演,確實是見投資人的好機會。
6.找一些做FA業務的人。FA業務,就是財務顧問,也叫融資中介。多半是個人在做,機構也有做的,但都比較低調。你們簽訂合同,他們幫你找融資,融到錢了,他們收融資額的幾個點當服務費。這種做FA的人,一定要找對,行業經驗、資源、包括人品,都很重要。其實好的FA,不光是幫你引薦投資人,還能幫你修改計劃書、梳理商業模式、教你融資知識、見投資人的技巧、融資談判、融資合同審查等等。這么好的中介人員,如果有機會遇到了,付些費用也是值得的。
末了,上面說的這么多,基本算是創業初期必備的知識了。其實每點都可以展開說更多、也有很多比較重要的,因篇幅有限沒有提到。以后會詳細道來。感謝堅持看完的童鞋啦,恭喜你們可以邁出正確創業的第 一步了!
相關閱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