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商圈
所謂商圈,是指以開店坐落點為圈,向外延伸某一距離,以次距離為半徑,形成一圓形之消費圈。
商圈之大小,視其行業,行業不同而有所區分。以美容業為例,一般以方圓500米為主商圈,方圓1000米為次商圈。
二、商圈形態可區分為以下幾種:
(1)商業區
商業行為集中之區,其特色為商圈大,流動人潮多,熱鬧,各種店面林立,如—些商業廣場,城市主要商業街,其消費習性具有快速、流行、娛樂、享受及消費額不低等特色。
(2)住宅區
區戶數多,幾百戶以上,住宅區之消費習性為消費群穩定,具有便利性,親切性。
(3)辦公區
該區辦公大樓林立,或附近有政府、學校、醫院等,其消費習性為白領消費,消費額不低,層次面較為,便利及穩定性較強。
(4)混合區
商住結合的商圈掰態趨向復合式,混合區具備單—商圈形態消費特色,屬多元化消費習性。
三、商圈調查要點
(1)該商圈人口數,職業、年齡層調查
計該商圈是具有該店立足的基本客流量,例如人口數為1000人的商圈,其上班人口及消費潛在人口約占3/5,基本上有600名上班及潛在消費人口。
(2)該商圈消費習性.生活習慣調查
消費習性及生活習慣的調查,可得知莫—形態的商業行為及其市場量的劃、如該商圈女性上班族有多少.其收入層次如何,企業主有多少,其家眷的消費習性如何,以奠來測量滾商圈的—個行業消費市場。
(3)流動人潮之調查
該店面的地理位置,流動人潮的多少,直接影響該店之繹營成功與否,不同時段的流動人潮調查乘以入店率,可推出來客數及預估每日營業額。
(4)地理因素的調查與分析
不同的店面,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對地理環境要素的要求也同,中心商業區,交通方便,流動人口多,有大量潛在的消費者,商圈的規模要求較大。
因此,投資者在做地理環境的調查時,除了依據有關書面資料和相關數據外,還要做適當的市場調查,如可以開展問卷調查或其他形式的調查來創造的經營特色。
(5)消費者來源的調查
任何店面都有特點的消費者范圍,在這一范圍內,分析消費服務的對象人群,一般可分為居住人口、工作人口、流動人口。
居住人口:是指居住附近的常住居民,這部分人口具有—定的地域性,是核心商圈內基本消費者的主要來源。
工作人口:是指那些并不居住在店面附近而工作地點在美容美發店附近的人口,這部分分是初級商圈中基本消費者的主要來源。
流動人口:是指在交通要道、商業繁華地區,公共活動場所人口。這部分人屬于臨時消費,也是創造營業額不小的來源。創造特色服務,吸引眾多的流動人口前來消費,已經越來越被各經營者重視。
開店的商圈范圍除了周圍固定的居民區外,交通網分布的情況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顧客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可以很容易到達該店的地區也應被納入商圈范圍。
(6)該商圈基點設施調查
基點設施之調查如商圈內政府部位、學校、醫院、工廠、寫字樓等,及附近有多少家同行,其檔次、收費、項目如何、消費群、經營方向,這些資料的收集對開店后的經營有著重要的意義。
(7)競爭對手的調查
新建的店面質與量等方面對商圈的競爭進行詳細的調查。如對商圈內競爭者的營業額進行認真的估算,可以得出港在市場購買力,對于競爭激烈的市場,新開的店面現有的好一些,而且能夠以合理的租金找到合適的位置,就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調查競爭對手時,重點是分析競爭者的品質。競爭對手情況資料搜集,是開店取勝的法寶,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收集的內容:競爭對手設店的地點在商圈的位置、同行業競爭情況、競爭對手的強項、競爭對手主要的促銷手段、其店面裝潢及招牌、服務流程、價格、產品等情況。
綜合前面各項調查,可以制定—個商圈調查表,作各種分析比較,甚至可以做多個商圈的比較,判斷出商圈內設店地址:是苛合適,末了再作出決策.要特別強調的是對商圈的調查評估不應該是靜態,還需要關心有關商圈內的住宅建設、交通、競爭對手的變化。
(8)商圈未來發展的調查
如該商圈未來發展、人口增減、政府的規劃,學校、政府部門、大型賣場,住宅群的興建對于美容美發店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閱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