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有志不在年高,深圳一個七旬老人就給咱們印證了這句話,賣餃子年入180萬,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們起來看看,分享她的生意經。
在深圳這幾天格外冷的天氣里,景田北一家超市一個不很起眼的餃子連鎖柜前,一到晚飯時分就排起長隊,這里全手工現場制造的洛陽家鄉口味生鮮餃子格外走俏。 經過幾番了解,我們終于知道了這家店老板的開餃子館的賺錢方法。
據排隊的顧客引見,"在該連鎖店的下步廟總店,常常看到香港人、澳門人買來帶回家。"這家"同得利"餃子連鎖店興辦人、往年已70歲的劉鳳榮老太太說,把河南洛陽鄉間手工餃子引到深圳、創始餃子連鎖8年來,目前年營業額約180萬元,新開的商場、超市紛繁登門約請進駐。
強調家鄉口味
劉鳳榮老太太向記者泄漏"生意經"突出"家鄉特征"。1997年,曾經60多歲的劉鳳榮離開深圳,由于四處買不到、也吃不到"家鄉味道"的餃子,萌發了"讓南方人在異地家鄉吃到正宗南方餃子"的想法。于是,全手工現場制造、銷售生鮮餃子的"同得利"降生了。
一位號稱吃遍深圳一切餃子的老顧客對"同得利"情有獨鐘,他稱這里的餃子秉承洛陽餃子新穎、口味好而且不膩味等特點,"貼近家庭口味"。
用料非常苛刻
用料非常苛刻是劉老太太餃子取得市場喜愛的一個關鍵。
在制造現場,劉老太通知記者,"運用好的面粉、油,買來作原料的肉挑前腿瘦肉",而且一天內至多分兩次去買,這樣才干肉的口感和新穎。
"在食操行業,一次讓顧客吃壞了肚子,能夠一輩子都翻不了身。"劉老太說她寧可降低利潤,也堅持運用好原料,執行嚴厲的加工。
劉老太印象深的是,一位顧客一次買了6斤餃子皮要捎給遠在日本的女兒。劉老太太泄漏,"全手工現場制造"是較大特征、也是較大賣點:現場制造的餃子皮,比擬軟,不會啟齒,而且很有彈性,很"筋",特別好包。"要做出這種餃子皮,必需運用特殊工具,對外形、厚薄都有嚴厲要求,3張皮的分量必需控制在24克-26克之間。"
做食品行業就是要有這樣養鵝的要求,顧客才能對你信得過,生意才能好起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