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傳統商業模式來講,地鐵商鋪有著的優勢,如果運作得當,地鐵商鋪蘊藏著的商機。
交通便利形成優勢
對于天津商業界來說,地鐵商鋪是個新興的商業模式,這個新興模式所具有的交通便利的優勢是傳統商業比不了的。
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張永強教授認為,在繁華的大都市中,地鐵無疑是便利的交通工具。地鐵運行后,會吸引大批乘客,許多乘客也會變成地鐵商鋪的顧客。而對于傳統商圈來說,交通不便現在已成為許多商業設施無法吸引客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零售學里,商店如果想吸引顧客,至少要有可接近性,這樣便于顧客往來。地鐵商鋪就具備了這種特點,也因此具備了商機。”張永強表示,地鐵站周圍在單一地鐵商鋪的基礎上也可能形成一個商鋪群體,會有其他例如書店、藥店等業態的加入,從而形成一個地鐵商業網絡。同時,如果地鐵運營的時間長,那么地鐵周圍也可建起夜市,帶動更多的業態發展起來。
此外,張永強認為,地鐵商圈還能夠擴大輻射范圍,如果地鐵站周圍有好的商鋪,即使幾站地以外的顧客也有可能到此來消費。而傳統商鋪只能吸引一個區域的顧客。從這一點來說,仍然是地鐵商鋪的較大交通便利優勢起了作用。
地鐵商鋪也給天津商業界帶來了新的血脈。商業人士認為,隨著地鐵一號線建成開通的臨近,地鐵將為津城商鋪市場提供更多的空間,帶來更多的機會。同時,由于交通便利、人流旺盛的因素,地鐵商鋪的發展將呈現上揚的趨勢。
經營定位應重便利
地鐵商鋪具備了優勢,但有人認為,地鐵商鋪找準定位,與傳統商鋪錯位經營,才能給投資商帶來回報。
據張永強介紹,從營銷學的角度講,市場=人口+購買力+購買動機,地鐵商鋪具備了人口因素,但經營者考慮地鐵乘客的購買力和購買動機。
在地鐵站周圍,經營者應該考慮到消費者購買的往往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日常消費品,而且單件商品體積也不宜過大,因為地鐵商鋪的多數顧客都是乘客。以購物為主的地鐵商鋪經營定位可以是家居飾品、服飾、運動用品、文化用品、書刊、健身、美食、咖啡、飲品、冰激凌店等。
此外,地鐵商鋪應該與傳統商圈錯位經營,盡量考慮到便利性。
張永強認為,超市比較適合在地鐵站周圍建立,但合適的地鐵商鋪不光是超市,還應該有服務的配套項目,應該與超市形成互補性。另外,現代服務業也比較適合在地鐵站周圍建立。從營銷學角度講,地鐵商圈應該以服務和消費為主,這部分業態應該占70%,而購物業態應該占30%。因此,地鐵商圈應該屬于消費型商圈。
另外,地鐵商鋪也注重品牌經營。張永強認為,乘坐地鐵的很多都是固定的人群,地鐵商鋪也不能只吸引一次性的顧客,而是應該考慮固定的客源。因此,地鐵商鋪經營者還應該在經營品牌和創造品牌上下功夫。
兩項策略
商業人士認為,地鐵商鋪可以采取兩種商業規劃及基本經營策略。
是采取“大包租”策略,也就是“整租”策略。所謂“大包租”,就是與有實力的商業經營公司合作,一次性將地鐵商業包租給一方運營,地鐵公司負責收取租金。承運公司經過適當包裝后,再以零售價分租給零售商。據了解,目前,國內大中城市中很多地鐵商鋪就是采用這種模式運作的。相比地鐵公司直接負責招商戶的模式來說,承運公司資金調度能力強,人脈關系廣,而且有經營商鋪的經驗。此種“包租”形式的優點是回報較好,風險較小,但是不利于地鐵物業價值較大化。
另外,地鐵公司也可采取“分租”策略。所謂“分租”,就是將地鐵站廳內的商鋪分別租賃給有實力的零售商,地鐵公司從中分別獲取各商戶的租金。此種“分租”形式回收穩定,利于地鐵物業價值較大化。
張永強認為,地鐵運營后,會有、持續的客流,從而帶動物流和商流的發展。因此有關方面制定好經營策略非常必要。此外,還應該有管理機構對地鐵商圈的結構和布局進行規范,利于商圈的整體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