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兄弟,在外辛苦打拼,一年到頭該是高高興興回家過大年了。但現在哪行都似乎不景氣。也許越辛苦越白忙活了,回家過年,年難過了,親情聚少離多,留守兒童,獨居老人等等說起都是淚啊……時代在變,只有改變思路、改變自己,才能不被時代遺棄,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其實,條條大道通羅馬,出去打工難,何妨倒過來想,就留在家鄉吧?!踏實肯干,肯學習、肯動腦筋照樣也是可以創業的。那么,留在家鄉,來年該干啥?別急,小編搜羅整理一些農村創業的新思路,供大家參考,就不知道您服不服?
一、“立體種植”致富模式:
近年來大棚下立體種植技術使農民收入得到了大副度提升。諸如“平菇+草莓”,“葡萄+草莓”的立體種植技術,使一座大棚的毛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在崇禮縣石夭子鄉采用“彩椒+西瓜”模式,368個大棚實現銷售收入440萬元,增收達70萬元。
(磚家點評:立體種植,這種栽培方式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需要科學選種,多借鑒成功的種植經驗,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種植產業。)
二、“珍禽混養”致富模式: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畜禽產品越來越被看好。湖南衡南縣張寶山,在外打工多次失意回鄉創業,引進數百只翡翠鴨,利用自家魚塘搞“魚鴨混養”,水里養魚,水面養鴨,水邊種植蔬菜、牧草等,張寶山說:“自己重來沒做過養殖業,都是從網上現學的,魚、鴨都比較好養沒有太多技術要求,這種綠色的翡翠鴨主要特點肉質脂.肪低,味道比其它鴨肉好多了,所以比較好銷,現主要多學習,雖然今年房車都解決了,明年準備聯合村民,大家一起做,這樣好過打工。” 另據四川農村日報相關報導當地農民趙文峰,采用蓮藕泥鰍混養,200余畝蓮藕塘,每畝產鮮藕8000多斤,試養泥鰍11萬尾。
(磚家點評:綠色有機農副產品,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翡翠鴨經過選育雜交改良,是一種適應性強、食性廣、耐粗飼的特禽。其具有“飼養周期短、成活率高、容易養殖、經濟效益高”等特點,2個月即可批量出欄。翡翠鴨 肉質細嫩無有腥味,營養價值高,商品鴨價值約比一般肉鴨高出2-3倍。從投資成本與經濟效益看,確實是農村小本創業的捷徑。)
三、“果樹認養農莊”致富模式:
周末度假休閑,果樹認養休閑農莊走進城里人的生活,成為一種新時尚。城里人走進農家,吃農家飯、采摘自己認養的綠色果實,體會勞動及豐收的樂趣。泉州市農業局相關人士看來,“農業也需要創新,認養模式是農業生產與休閑旅游相結合的新思路,它讓農民變身富裕而有尊嚴的群體。”當地農民鄭永義告訴記者“每棵葡萄樹認養價格為198元,黃桃等果樹每棵198—298元,認養周期為1年,單位或者個人可按植株、大棚或者畝數為單位來認養。”管理得好的話,折算起來每畝葡萄園可數萬元的收益。
(磚家點評:果樹認養農莊,是一種有效發展城鄉結合地區假日經濟的新模式。建議結合微信等自媒體營銷手段,將使得果村認養農莊的前景越來越被看好。)
中國農村是大有可為之處,諸如上述小編搜羅的好項目:立體種植,翡翠鴨混養,借助微信營銷的果樹認養農莊,了農村創業一種新模式,但路子還很多,等著我們去。農村兄弟,不去外地打工,在自己的家鄉,勤勞務實,照樣也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服不服?服了,小編祝您今年在家也賺個大奔吧?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