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比較保守,認為畢業后就應該在辦公室里當白領,朝九晚五, 過安穩的日子。事實上,這種想法已經不符合當下的社會環境了。他們放棄白領生活并不是放棄自我 ,只是為了尋找適合自己的出路罷了。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幾個大學生不當白領也賺錢創業故事。
創業故事一:手抓餅起家
90后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了手抓餅小老板,兩年來連鎖加盟店已散布大學城。 他在兩年時間里發展了4家直營店、1個加工廠和8家加盟店。禹化普說,小吃店的方法就是要保持人氣 旺,排隊人越多生意越好。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發現類似的小吃店老板總是保持慢工出細活的狀態。于是他借鑒了這一經驗,憑借的人氣,在月初迎來 三位新的加盟商。當他擁有第三家直營店時,他就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品牌。
創業故事二:舍“本”求“?!保詫毜瓿删蹖毰?/strong>
石豪杰是義烏工商學院學生,他為了進入“淘寶大學”創業,他果斷舍棄 “二本”,就讀“二?!薄YJ款入學后,他幾乎從不上課,兩年掛了6科。他深刻地懂得創業要趁早的道理,在校期間就主動接觸市場,真正把學習與創業結合起來,開辟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創業故事三:回鄉建養豬場,共走創業道路
王超2005年畢業于山東經濟學院會計,畢業時,他放棄了大城市的白領工作回到家鄉建養豬場,開始自主創業,目前,年出欄種豬和生豬8000頭。王超的創業歷程并非一帆風順。當初創業時,他躊躇滿志,正準備大干一場,意外發生了。不到一周,就有3頭種母豬相繼出事。后來,王超更加注重學習,積極向“ 老豬倌”們請教,養成了嚴謹的工作習慣。一系列科學養殖的措施為生豬生長、防疫筑起了科技屏障。他決定聯合周邊的養豬戶,帶動當地農民致富。2007年5月,桓臺縣慶超養豬農民合作社成立。
大學生趁年輕應該多打拼,畢業后不一定就就業,創業實際上也能打磨大學生的心性,為他們提供更大的闖蕩空間。事實證明,大學生不當白領也賺錢。如果想創業成功 ,就得付出同等的代價和努力。
相關閱讀:
相關資訊